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坐石看流水,晚来忘却归。
鸳鸯见人影,惊起一双飞。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灵动。诗人以“坐石看流水”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的场景中,仿佛自己也成为了画面的一部分,静静地观赏着时间的流逝与水的流动。随着“晚来忘却归”的描述,诗意渐入佳境,仿佛时间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和日常的忙碌,沉浸在这份难得的宁静之中。
接下来,“鸳鸯见人影,惊起一双飞”,则以鸳鸯的反应为线索,巧妙地打破了之前的宁静,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鸳鸯的警觉与突然的飞翔,不仅增添了诗的趣味性,更象征着生命的自由与活力。这一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既展现了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微妙互动,又寓意着人在面对外界干扰时的反应,以及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诗意描绘无疑具有抚慰心灵、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作用。
不详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君家韭溪上,侬家穆溪头。
相思不相见,恨随溪水流。
西山一何高,东海一何深。
惟应天上月,得见两边心。
绿树原头浅草,青山谷口飞花。
记得南湖良夜,月明曾载琵琶。
莺脰湖边旧隐,吴淞江上行舟。
借问离情何似,春波日夜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