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博子墩,译言橡树林也。有布王富得利第二离宫。风亭雪阁数十里相望,大河湾环,明湖迤?,山光水色,苍翠万重。为布鲁斯第一佳山水

如此江山,问天外、何年开辟。

凭吊古、飞桥百里,粉楼千尺。

邻国终输瓯脱地,名王不射单于镝。

看离宫、百二冷斜阳,苍苍碧。蒲萄酒,氍毹席。

挠饮器,悬光璧。话银槎通使,大秦陈迹。

左纛可能除帝制,轺车那许遮安息。

待甚时、朝汉筑高台,来吹笛。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博子墩这一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壮丽景象,充满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自然美的赞叹。词人以“如此江山”开篇,直接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之情。接下来,“问天外、何年开辟”,通过设问的方式,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历史的深处,探讨这片土地自古以来的演变。

“凭吊古、飞桥百里,粉楼千尺。”这两句描绘了博子墩地区古老的建筑遗迹,飞桥横跨百里,粉墙黛瓦的高楼矗立千尺,展现了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宏伟。接着,“邻国终输瓯脱地,名王不射单于镝。”通过对比,强调了这片土地在历史上曾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但最终归于平静,象征着和平与和谐。

“看离宫、百二冷斜阳,苍苍碧。”离宫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与周围的碧绿山色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蒲萄酒,氍毹席。挠饮器,悬光璧。”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蒲萄酒、氍毹席、挠饮器、悬光璧,不仅描绘了奢华的生活场景,也暗示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话银槎通使,大秦陈迹。”银槎通使,指的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大秦陈迹则指向了遥远的历史,体现了博子墩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左纛可能除帝制,轺车那许遮安息。”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左纛(古代军队的旗帜)可能无法消除帝制的痕迹,轺车(轻便的马车)也不能阻挡历史的前进,暗示了权力更迭与时代进步的不可逆转。

最后,“待甚时、朝汉筑高台,来吹笛。”词人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在这里筑起高台,吹响笛声,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整首词通过对博子墩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词人深邃的历史观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09)

潘飞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独游帖尔园,至沙律定堡看黄叶

可怜瘦尽秋怀,寥空也换凄凉色。

平林远近,西风作意,教伊狼藉。

薄霭愁笼,斜阳冷染,画残金碧。

怪宵来悄听,閒截堕玉,幽蛩语,无人识。

况又江关庾信,尽频年、赋成萧瑟。

殊方异客,空山何处,独寻行迹。

我本飘零,树犹如此,岁华堪惜。

想故园旧侣,著书才罢,一尊相忆。

形式:

金缕曲.雪中读杨崙西寄词,走笔次韵作答

肝胆曾相寄。偶然间、河梁挥手,海天无际。

三载飘蓬忧患足,何况风尘失意。

向海外、高楼孤倚。

极目乡国何处是,猛愁来、怕读君此句。

身世感,尚同慰。鬓丝照影增憔悴。

枉穷边、谈兵说剑,纵论兴废。

马上琵琶供涕泪,陶写羁情未已。

任击筑、狂歌粗俚。

歌罢阴阴天又雪,酌蒲桃、暂作消寒计。

鹦醉喝,玉龙起。

形式:

卜算子.张在初观察席上分咏,余得蒲草

嫩绿点云根,雨后涵春气。

戏谑金钱作小名,不是寒窗味。

短剑剪微风,砚北闻香细。

待洗寒泉白石盘,供养倪高士。

形式:

添字罗敷媚.用纳兰容若韵

名园夜趁嬉春约,扶步青苔。阿姊催回。

行到悄无人地月华来。

相逢只恨当时错,鸾信羞开。触恼愁怀。

一片落红曾印缕金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