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至道之精岂着言,聊将言语订迷顽。
心思起处先离位,声色大时更没关。
昭氏鼓琴成毁际,轮人斲木苦甘间。
此语诸君如善听,清源山即是尼山。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名为《论学示友人杂诗(其六)》。诗中探讨了至道之精妙,非言语所能完全表达,旨在以言语引导迷惑之人,使之觉悟。诗人指出,思想的产生往往与固定的位置相悖,而声音与色彩的强烈表现则难以触及核心。通过引用昭氏弹琴和轮人削木的例子,强调在看似对立的两端,实则蕴含着相通之处。最后,诗人鼓励友人仔细倾听,领悟其中深意,指出清源山与尼山之间存在着某种精神上的联系。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宇宙万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内在的和谐统一。
不详
埋没精神钻故纸,世儒拘陋信堪羞。
专从事业尊尧舜,直以能多识孔丘。
悬想一生思出位,劳心终日困旁求。
沉绵此疾真成痼,苦口良方谁为投。
好径人多道本夷,自为烦苦自支离。
省存判截静和动,先后分开行与知。
敬义夹持宁免二,诚明两进已成岐。
当时呼得曾参唯,一贯之馀费甚词。
筌以求鱼蹄取兔,兔鱼初不在筌蹄。
画舟访剑将何得,买椟还珠亦太迷。
牝马健行知作用,潜龙不拔识端倪。
古圣我思心实获,美人遥在一方西。
充盈象器极高深,要识惟微是道心。
何处天明非出王,未形神鬼已昭森。
尸居寂寂偏龙见,暗室冥冥有日临。
请验此时真太宇,岂容一物妄相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