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五首(其五)

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

近代多离乱,婚姻多过期。

嫁娶既不早,生育常苦迟。

儿女未成人,父母已衰羸。

凡人贵达日,多在长大时。

欲报亲不待,孝心无所施。

哀哉三牲养,少得及庭闱。

惜哉万钟粟,多用饱妻儿。

谁能正婚礼,待君张国维。

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

形式: 古风

翻译

三十岁的男子有了家室,二十岁的女子有了归属。
近世社会动荡不安,婚姻常常拖延不决。
结婚成家晚,生育子女就晚。
孩子还未长大成人,父母已年老体衰。
一般人功成名就的时候,大多是在成年后。
想回报父母却来不及,孝心无处施展。
可叹啊,为祭祀准备的三牲,很少能供奉给双亲。
可惜啊,丰盛的食物,大多被妻子和孩子享用。
谁能改革婚礼规矩,期待您来振兴国家伦理。
这样或许能让孝顺之心,不再因亲人的离世而悲伤。

注释

三十:三十岁。
室:家室。
二十:二十岁。
归:归属。
近代:近世。
离乱:动荡不安。
过期:拖延不决。
既不早:结婚晚。
生育:生育。
苦迟:晚。
未成人:未长大。
衰羸:年老体衰。
贵达:功成名就。
孝心:孝顺之心。
施:施展。
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
庭闱:家庭。
万钟粟:丰盛食物。
妻儿:妻子和孩子。
正婚礼:改革婚礼规矩。
国维:国家伦理。
风树悲:因亲人离世而悲伤。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现状,抒发了对传统美好生活方式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动荡所带来的人文关怀。诗人以"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开篇,表达了古代人们对于婚姻年龄的期待和规范。在下文中,"近代多离乱,婚姻多过期"则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导致婚姻制度遭到冲击,许多人错过了最佳的结婚年龄。生育也常常因为种种原因而延迟,这使得儿女还未成长,而父母却已步入老年。

诗中"凡人贵达日,多在长大时"一句,意味着人们通常将希望寄托于长辈寿终正寝之日,但现实往往令人失望。"欲报亲不待,孝心无所施"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之情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对于传统价值观的重视和怀念尤为强烈。

"哀哉三牲养,少得及庭闱。惜哉万钟粟,多用饱妻儿"这两句,通过对古代祭祀活动和家庭经济状况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怀旧之情,以及对于现实生活中物资浪费和不再重视传统价值观念的哀叹。

最后,诗人呼吁"谁能正婚礼,待君张国维。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表达了对能够恢复正常婚姻制度、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人或力量的期待,以及对于这种理想状态下,人们孝顺父母之心得以实现而无需经历过多悲哀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赠王山人

闻君减寝食,日听神仙说。

闇待非常人,潜求长生诀。

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

假使得长生,才能胜夭折。

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毕竟共虚空,何须誇岁月。

彭殇徒自异,生死终无别。

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

形式: 古风

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

骄阳连毒暑,动植皆枯槁。

旱日乾密云,炎烟焦茂草。

少壮犹困苦,况予病且老。

脱无白栴檀,何以除热恼。

汗巾束头鬓,膻食熏襟抱。

始觉韦山人,休粮散发好。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赠韦鍊师

浔阳迁客为居士,身似浮云心似灰。

上界女仙无嗜欲,何因相顾两裴回。

共疑过去人间世,曾作谁家夫妇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赠别宣上人

上人处世界,清净何所似。

似彼白莲花,在水不著水。

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滓。

修道来几时,身心俱到此。

嗟余牵世网,不得长依止。

离念与碧云,秋来朝夕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