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邓州崔长史

出山车骑次诸侯,坐领图书见督邮。

绕郭桑麻通淅口,满川风景接襄州。

高城鸟过方催夜,废垒蝉鸣不待秋。

闻说元规偏爱月,知君常得伴登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出山的车骑排列如诸侯之列,静坐就能统领文书见到督邮。
环绕城市的桑麻一直连到淅水口,满川的风景与襄州相连。
高城上的鸟飞过似乎在催促夜晚降临,废弃的营垒里的蝉鸣声似乎不等秋天到来。
听说元规特别喜爱月亮,知道他常常能伴着月色登楼赏景。

注释

出山:离开山区,指官员离任或退隐后重新出仕。
车骑:古代将军的称号,这里指车队。
诸侯:古代分封的各国国君,这里象征权势。
督邮: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淅口:地名,河流交汇处。
襄州:地名,古代的一个州。
废垒:废弃的军事堡垒。
元规:人名,可能是诗中提到的朋友。
偏爱月:特别喜欢月亮,寓意喜欢宁静的夜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离别时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诗中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出山车骑次诸侯”一句,设定了离别的高潮场面,官员们纷纷前来送行,显示了被送者的身份和地位。“坐领图书见督邮”则描绘了官员在途中处理公务的情景,同时也表明了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离别。

“绕郭桑麻通淅口”、“满川风景接襄州”两句,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连绵不断、无限延伸的美好景象。这里的“绕郭”和“满川”,既是实景的描摹,也寄寓着诗人对于这次离别的复杂情感。

“高城鸟过方催夜,废垒蝉鸣不待秋”两句,则转而描写了日暮时分的萧索和荒凉。这里通过对鸟儿归巢和蟋蟀鸣叫的声音捕捉,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事物变迁的情感体验。

最后,“闻说元规偏爱月,知君常得伴登楼”两句,通过提及某位官员(元规)对月亮的喜爱,暗示诗人对被送者的理解和期许。这里的“知君常得伴登楼”,既可以理解为对朋友品味生活的肯定,也可解作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离别场面的一种深情与不舍,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物我交融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37)

卢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字:允言
  • 籍贯: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 生卒年:739年—799年

相关古诗词

送乐平苗明府

累职比柴桑,清秋入楚乡。

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

亭吏趋寒雾,山城敛曙光。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史兵曹判官赴楼烦

渥洼龙种散云时,千里繁花乍别离。

中有重臣承霈泽,外无轻虏犯旌旗。

山川自与郊坰合,帐幕时因水草移。

敢谢亲贤得琼玉,仲宣能赋亦能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宁国夏侯丞

楚国青芜上,秋云似白波。

五湖长路少,九派乱山多。

谢守通诗宴,陶公许醉过。

怃然饯离阻,年鬓两蹉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永阳崔明府

鹤唳蒹葭晓,中流见楚城。

浪清风乍息,山白月犹明。

废路开荒木,归人种古营。

悬闻正讹俗,邴曼更知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