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邹颜徒

肉眼倒皮相,高才多陆沉。

火知三日玉,贫试一生心。

世路多追逐,云山独见寻。

圣贤酌古力,劝子手勤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对人性的洞察为特点,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肉眼倒皮相,高才多陆沉”揭示了世间的复杂与不公。肉眼所见往往只是表面现象,而真正卓越的人才却常常遭遇困境,被埋没于平凡之中。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肉眼比喻为浅显的观察方式,皮相则指事物的表面现象,高才比喻为真正的才能,陆沉则是指人才被埋没的状态。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才被忽视的无奈。

颔联“火知三日玉,贫试一生心”进一步阐述了对人才价值的认识。三日玉指的是经过三天的烈火煅烧后,原本普通的石头会变成珍贵的玉石,象征着经历考验后才能显现真才实学。贫试一生心则是说在贫困中磨砺出的坚韧意志,如同试金石一般,能够检验出一个人内心的品质和决心。这两句诗强调了逆境中成长的重要性,以及真才实学的价值。

颈联“世路多追逐,云山独见寻”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世路多追逐可能是指世俗的追求和竞争,人们为了名利地位而疲于奔命;而云山独见寻则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精神的向往,以及对追求内心真实自我的呼唤。

尾联“圣贤酌古力,劝子手勤斟”是对前文思想的总结和升华。圣贤通过历史的智慧和力量,鼓励人们要勤奋努力,不断汲取知识和经验,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这里既有对历史智慧的尊重,也有对个人努力的倡导,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以及对个人成长、追求与理想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投老庵读云庵旧题拜次其韵二首(其一)

但觉意清净,不知山浅深。

年华暗凋落,老境已侵寻。

三世楼钟旧,一生香火心。

高风难补缀,永愧壁间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投老庵读云庵旧题拜次其韵二首(其二)

道乡归路晚,世迹陷泥深。

老死先通耗,病衰今见寻。

规模高世意,料理住山心。

月在孤峰顶,冻猿时一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熏上人归云溪

闻道衡峰北,寺当猿叫村。

夜楼千嶂月,书榻一溪云。

我惯蹈忧患,君方蜕垢纷。

莫嫌林下石,藓涴褶衣裙。

形式: 五言律诗

题使台后圃八首(其一)谛观室

优入圣贤域,湛然观道真。

一身浑是德,终日不违仁。

深静啼林鸟,虚明见隙尘。

篆畦凝碧缕,红烬白灰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