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庵读云庵旧题拜次其韵二首(其二)

道乡归路晚,世迹陷泥深。

老死先通耗,病衰今见寻。

规模高世意,料理住山心。

月在孤峰顶,冻猿时一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晚年在山中庵舍的生活与心境。首句“道乡归路晚”点明了诗人归隐之路的漫长与迟暮之感,暗示着人生的终点即将来临。接着,“世迹陷泥深”一句,以“世迹”比喻尘世的纷扰与束缚,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老死先通耗,病衰今见寻”两句,直接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现状,同时也预示了生命的终结。这里既有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接受,也有对死亡的平静态度。

“规模高世意,料理住山心”则展现了诗人高尚的理想追求和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他不仅在物质上准备好了住山的条件,更在精神上有着超越世俗的追求,体现了高远的人生境界。

最后,“月在孤峰顶,冻猿时一吟”以月光洒在孤峰之巅,寒猿偶尔哀鸣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孤独心境的写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理想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熏上人归云溪

闻道衡峰北,寺当猿叫村。

夜楼千嶂月,书榻一溪云。

我惯蹈忧患,君方蜕垢纷。

莫嫌林下石,藓涴褶衣裙。

形式: 五言律诗

题使台后圃八首(其一)谛观室

优入圣贤域,湛然观道真。

一身浑是德,终日不违仁。

深静啼林鸟,虚明见隙尘。

篆畦凝碧缕,红烬白灰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使台后圃八首(其二)赏趣堂

胸次有丘壑,笑谈无俗氛。

幽怀常自得,佳趣与谁论。

曳履寻花圃,扶筇卓藓痕。

地严宾谒少,却坐看垆熏。

形式: 五言律诗

题使台后圃八首(其三)会心堂

称意有余乐,幽欢常会心。

小山供赋咏,危榭每登临。

下视千峰月,聊挥一弄琴。

尚嫌闲适少,富贵苦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