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学者共祀兴化刘先生于龙门书院哀感成诗(其一)

城郭三年别,门墙一恸深。

池荷还炫日,堤柳尚成阴。

游从斋房减,埃尘讲幄侵。

黯然值诸子,相对忽沾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范当世在参加兴化刘先生的祭祀活动后,感怀而作。诗中通过描绘城郭、池荷、堤柳等自然景象的变化,以及书院内环境的变迁,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思。

首联“城郭三年别,门墙一恸深”点明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三年之久,再次相见时,面对友人已逝的现实,不禁悲从中来,痛彻心扉。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时间的跨度与情感的深度进行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颔联“池荷还炫日,堤柳尚成阴”转而描写自然景物,以荷叶在阳光下闪耀、柳树依然浓荫覆盖,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永恒,同时也反衬出人事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荷与柳的生机勃勃与前文的哀伤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颈联“游从斋房减,埃尘讲幄侵”则转向书院内部,描述了友人离世后,昔日热闹的读书、交流场景变得冷清,斋房的人数减少,讲堂被灰尘覆盖,暗示了友人离去后留下的空虚与寂寞。

尾联“黯然值诸子,相对忽沾襟”收束全诗,诗人与同学们相聚,面对共同的哀思,不觉泪湿衣襟。这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共鸣,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综观全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社会环境相结合,既展现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哀而不伤,悲而不凄,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收录诗词(188)

范当世(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同学者共祀兴化刘先生于龙门书院哀感成诗(其二)

视炙无多日,师恩自觉偏。

来时先目断,归路更心悬。

待对空山榻,长休大海船。

岂知临别语,遗恨已千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与同学者共祀兴化刘先生于龙门书院哀感成诗(其三)

跋涉师怜我,连年更未休。

风尘徒不肖,悲愤已堪羞。

独夜一回首,当春那得秋。

嗟哉览玆宇,麟凤去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与同学者共祀兴化刘先生于龙门书院哀感成诗(其四)

俎豆今来意,诸君兴慕思。

师亡胡可倍,道大固应歧。

白石犹能碻,狂澜未可知。

苍茫千载事,流涕向崇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南山

南山积雪处,晦涩无枝条。

怪鸟群飞来,缘石为一巢。

日莫不窥陇,相向饥无聊。

小儿乘其敝,奋爪掀团茅。

一攫不能尽,零落飞鸣交。

顾念形与足,瑰玮殊鹪鹩。

彼民岂能识,畜之徒供嘲。

坐令摧翮庸,不然充君庖。

哀哉惜俦侣,一一丰肌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