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望四首(其四)

法象冥濛失巨纤,连朝风雪费妆严。

谁将尘世化珠玉,好与贫家聚米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雪覆盖下的世界,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景之美,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首句“法象冥濛失巨纤”,运用了抽象的意象,将大雪覆盖下的景象比作冥濛之境,模糊了事物的大小和精细,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这里的“法象”指的是自然界的景象,“冥濛”则形容了大雪覆盖下景象的模糊不清,仿佛一切都失去了原有的轮廓和细节。

次句“连朝风雪费妆严”,进一步描述了连续多日的大雪给大地带来的妆点效果。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风雪比拟为在精心装扮大地的艺术家,强调了大雪对环境的美化作用,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美丽。

后两句“谁将尘世化珠玉,好与贫家聚米盐”,则是诗人对雪景的深刻感悟。他将大雪覆盖的世界比喻为“珠玉”,既赞美了雪景的美丽,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通过“化”字,诗人巧妙地将雪景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一个问题:是谁将这尘世化为了如此珍贵的珠玉?接着,诗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好与贫家聚米盐”。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说,雪景可以为贫困人家带来温暖和食物,实际上是在强调自然之美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它能够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和物质上的帮助。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哲思和情感。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其一)

兹山堪遁迹,上应少微星。

洞里乾坤别,壶中日月明。

道心空自警,尘梦苦难醒。

方峤由来此,虚无隔九溟。

形式: 五言律诗

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其二)

清溪曲曲转层林,始信桃源路未深。

晚树烟霏山阁静,古松雷雨石坛阴。

丹炉遗火飞残药,仙乐浮空寄绝音。

莫道山人才一到,千年陈迹此重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其三)

落日下清江,怅望阁道晚。

人言玉笥更奇绝,漳口停舟路非远。

肩舆取径沿村落,心目先驰嫌足缓。

山昏欲就云储眠,疏林月色与风泉。

梦魂忽忽到真境,侵晓遁迹来洞天。

洞天非人世,予亦非世人。

当年曾此寄一迹,屈指忽复三千春。

岩头坐石剥落尽,手种松柏枯龙鳞。

三十六峰仅如旧,涧谷渐改溪流新。

空中仙乐风吹断,化为鼓角惊风尘。

风尘惨淡半天地,何当一扫还吾真?

从行诸生骇吾说,问我恐是兹山神。

君不见广成子,高卧崆峒长不死。

到今一万八千年,阳明真人亦如此。

形式: 古风

归怀

行年忽五十,顿觉毛发改。

四十九年非,童心独犹在。

世故渐改涉,遇坎稍无馁。

每当快意事,退然思辱殆。

倾否作圣功,物睹岂不快?

奈何桑梓怀,衰白倚门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