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重九日登烟霞洞读仁先六截句感赋即赠

归云如箭山如马,直压钱江出胯下。

纷纷朝暮乱雨晴,洞口黄花无一把。

去年龙井看落日,秋色招人荐尊斝。

一年容易君南归,心自沉冥气潇洒。

入山以后无甲子,我与秋山共清暇。

伤高回面参古佛,顽石嵯蛾钟磬哑。

君知此意得真象,无主秋光任挥写。

蒲团题记六重阳,攀天留待重来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丁巳年重阳节登临烟霞洞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归云如箭山如马,直压钱江出胯下”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云彩如箭般快速移动,高山仿佛骏马般挺立,直接压迫着钱塘江水,形象地展现了壮观的自然景象。

颔联“纷纷朝暮乱雨晴,洞口黄花无一把”则描绘了洞口周围朝夕更替,雨晴交替的景象,以及洞口处黄色花朵的点缀,虽是简单几笔,却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颈联“去年龙井看落日,秋色招人荐尊斝”回忆了去年在龙井观赏夕阳的情景,秋天的景色吸引人前来品酒,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尾联“入山以后无甲子,我与秋山共清暇。伤高回面参古佛,顽石嵯峨钟磬哑。君知此意得真象,无主秋光任挥写。蒲团题记六重阳,攀天留待重来者”则是诗人对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里泷登西钓台吊谢皋羽先生

山川以人重,风日信清美。

子陵有钓台,遂专桐庐水。

盘曲七里泷,舟行如瓮底。

当年蹈海人,晞发曾经此。

天在万山中,阳乌匿葭苇。

一恸上西台,残年哭知己。

人间果何世,来日殊未已。

空存汐社名,留作沧桑纪。

我来九月暮,拍拍凫雁起。

孤筇与夕照,萧瑟同千里。

伤高莫回首,临流先洗耳。

难酬烈士心,悠悠阅众死。

西风飒然来,归去吾衰矣。

形式: 古风

登葛岭初阳台

朝寻外湖山,暮踏里湖月。

烟水小朝廷,南渡君臣热。

湖山非霸图,代谢同驹隙。

至今葛岭旁,蜃楼幻金碧。

今日天气寒,凭高风猎猎。

钱江背城去,团团一湖白。

从知止水清,不共惊涛没。

悠然物外身,眼底惟秋色。

雁背看斜阳,霜天下红叶。

莫问半閒堂,草间鸣蟋蟀。

形式: 古风

韬光寺

同在山光中,奇峰不足数。

绝顶名韬光,万象待吞吐。

我从灵隐来,幽境出廊庑。

剖竹引泉流,扪萝接虫语。

含霜众壑阴,冲风一雁举。

欲穷抢海观,惟见颓阳俯。

窗然入钟界,拨雾迎寒杵。

洪声起何世,激荡成今古。

生平哀乐情,聊借湖山补。

不学春游人,纷纷论晴雨。

形式: 古风

和散原游桐庐至七里泷钓台作次原韵(其一)

独昵近湖山,几失烟江景。

孤篷与鹭争,渐入桐庐境。

衔江接红树,斜斜复整整。

云光淡相染,天无成古锦。

山水无定形,奇变出心影。

未成浮海愿,弥觉天机永。

暮傍桐君山,旅夜抱虚警。

相逢莫问名,出世先止饮。

烟波有戒心,身世成悬瘿。

不见披裘人,渔火明孤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