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

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

形式: 古风

翻译

奇妙的事物分为阴阳两气,灵山展现出九华的壮丽景象。
山峰高耸阻滞了夕阳的移动,明天早晨半山腰将是朝霞满天。
深厚的积雪照亮了阴暗的山谷,飞瀑从阳光照耀的崖壁倾泻而下。
青翠如玉的树木闪烁着光彩,隐约可见仙人居住的羽人家园。

注释

妙有:形容奇妙而有深意。
分:划分。
二气:阴阳之气。
灵山:神圣或仙境般的山。
九华:泛指众多的山峰或九座山峰。
层标:层层叠叠的山峰。
遏迟日:阻挡或延缓太阳的落下。
半壁:半山腰。
明朝霞:第二天早晨的朝霞。
积雪:堆积的雪。
曜:照亮。
阴壑:阴暗的山谷。
飞流:飞奔的瀑布。
喷阳崖:阳光照射的崖壁。
青莹玉树色:青翠如玉的树木色彩。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羽人家: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羽人指仙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充满了神奇与仙气。开篇“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即勾勒出一派超凡脱俗的意境,其中“二气”指阴阳两气,“灵山”则是神秘而灵异之地,而“九华”则更添几分仙域的意味。接下来的“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中,“层标”形容山势层叠,高低不一,“遏迟”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光影的变化,而“半壁”则是指山腰之处,阳光初照,云霞缥缈。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并未忘记以细腻笔触勾勒出雪与水的生动场景,“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一句中,“积雪”、“飞流”都极力渲染了山间雪和溪流的生机与活力。最后,“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则将仙境之美推向高潮,其中“青莹玉树色”形容树木如玉般洁净,“缥缈羽人家”更是透露出诗人对于仙界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整首诗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每一句都能勾画出一个生动的画面。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他那超脱尘世、追求仙境自由的个性。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

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但见瀑泉落,如潨云汉来。

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

幽缄傥相传,何必向天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其二)

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

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白璧双明月,方知一玉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其三)

虚传一片雨,枉作阳台神。

纵为梦里相随去,不是襄王倾国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