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王侍郎南京留守

百世兴王地,乘时已建都。

离宫万户寄,京邑四方模。

尹以名臣择,朝仍宿哲俞。

果资卿属重,将俾国人苏。

迎饯车交辙,奔驰士结途。

许嗟人惠夺,宋迟德恩敷。

日月天闱近,山河地势趋。

压城隋柳密,开苑汉池枯。

文物希前代,讴歌得大儒。

邹枚迹虽古,宾从岂今无。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翻译

历经百世的兴盛之地,顺应时机已经建立都城。
皇宫拥有万户之多,成为全国的模范和典范。
选择有声望的大臣担任要职,朝廷仍然依赖着老成持重的贤哲。
确实因你们的威望而加重了国家的分量,将使国民重新振兴。
迎接和欢送的车辆络绎不绝,士人们奔走相告,结伴同行。
感叹人们的恩惠被剥夺,宋国期待着美德和恩泽的广泛施予。
接近天庭的日月,江山形势向着这里发展。
隋朝的城墙边柳树繁密,汉代的园林池塘已干涸。
文物珍品稀有,如同前朝,但仍有大儒赞颂吟唱。
邹枚这样的贤人虽然年代久远,但今天的宾客随从难道就不存在吗?

注释

兴王:国家兴起、帝王兴起。
乘时:顺应时势。
离宫:皇家宫殿。
京邑:京城。
尹: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宿哲:德高望重的前辈。
卿属:朝廷重臣。
国人苏:国家复苏。
迎饯:迎接和送别。
车交辙:车轮交错,形容繁忙。
日月天闱:比喻接近天庭。
压城:环绕城市。
文物:历史文化遗产。
邹枚:古代贤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标题为《资政王侍郎南京留守》。诗中,诗人赞美了南京作为历朝兴王之地,不仅历史悠久,且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皇室离宫的所在,更是全国的模范京邑。作者强调了选择贤能尹相和朝廷宿老的重要性,认为这些举措有助于国家的振兴和百姓的复苏。

诗人描绘了南京人民热烈欢迎和追随留守官员的场景,表达了对仁政的期待和对德行恩泽的渴望。他进一步描述了南京的自然风光,如隋代的柳林繁密,汉代的池苑荒废,暗示着历史变迁。同时,诗人赞扬了南京的文化文物和人才辈出,提及了邹枚这样的古代学者,也暗示了当代仍有杰出人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南京的历史地位、政治气象以及文化特色,展现了对资政王侍郎南京留守的敬意和对其治理能力的肯定,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福祉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猛虎行

山木暮苍苍,风凄茆叶黄。

有虎始离穴,熊罴安敢当。

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

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

不贪犬与豕,不窥藩与墙。

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

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

麋鹿岂非命,其类宁不伤。

满野设罝网,竞以充圆方。

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谢宾客挽歌三首(其三)

当年罢会稽,还郡锦为衣。

老作龙楼贵,终将凤沼违。

英魂游岱去,石椁渡江归。

扬子春风恶,南徐过客稀。

众帆看屡溺,素舸独如飞。

始见中郎孝,松门自有辉。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谢宾客挽歌三首(其二)

自昔居门下,游观必许偕。

岂将千里别,遂作九泉乖。

已恨霜松折,行嗟玉树埋。

苍生空有望,丹旐不胜怀。

曩日言归里,飞章愿乞骸。

今朝赤松畔,烟垄对苍崖。

形式: 排律 押[佳]韵

谢宾客挽歌三首(其一)

位不登三事,才宜列四科。

清名时自得,华冕世空多。

望气悲埋剑,临风叹逝波。

吴阡蒿作里,楚挽薤成歌。

会葬千人至,来观数郡过。

无由亲执绋,东首泪滂沱。

形式: 排律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