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翻译

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
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尘土。因为邺城兵败,我回来寻找家乡的旧路。
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巷,日色无光,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
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寡妇。宿鸟总是留恋着本枝,我也同样依恋故土,哪能辞乡而去,且在此地栖宿。
正当春季,我扛起锄头下田,到了天晚还忙着浇田。县吏知道我回来了,又征召我去练习军中的骑鼓。
虽然在本州服役,家里也没什么可带。近处去,我只有空身一人;远处去终究也会迷失。
家乡既已一片空荡,远近对我来说都是一样。永远伤痛我长年生病的母亲,死了五年也没有好好埋葬。
她生了我,却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终身忍受辛酸。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

注释

天宝后:指安史之乱以后。
开篇是以追叙写起,追溯无家的原因,引出下文。
庐:即居住的房屋。
但,只有,极为概括也极为沉痛地传达出安禄山乱后的悲惨景象:什么都没有,唯有一片蒿藜(也就是野草)。
贱子:这位无家者的自谓。
阵败:指邺城之败。
日瘦:日光淡薄,杜甫的自创语。
怒我啼:对我发怒且啼叫。
写乡村的久已荒芜,野兽猖獗出没。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qí)。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pí)。
携:即离。
无所携,是说家里没有可以告别的人。
终转迷:终究是前途迷茫,生死凶吉难料。
齐:齐同。
这两句更进一层,是自伤语。
是说家乡已经一无所有,在本州当兵和在外县当兵都是一样。
委沟溪:指母亲葬在山谷里。
两酸嘶:是说母子两个人都饮恨。
酸嘶,失声痛哭。
蒸黎:指劳动人民。
蒸,众。
黎,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的家乡在战乱之后的凄凉景象,反映了唐代中期动荡社会的现实。诗人通过对比战前的繁华与战后的荒凉,抒发了对故土、亲情和生活变迁的深切感慨。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开篇即以“寂寞”二字设定全诗的忧郁气氛,天宝之乱后,原本繁华的园邸已被荆棘野草所取代。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诗人深感自己所在的村落,如今只剩下空寂的房屋,昔日的百余户人家因战乱而四散离散,无处寻觅。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生者与死者的命运皆不堪言,活着的人已无从得知音讯,而逝去的生命却化作了尘土。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战乱中失去了亲人和财产,只能归来寻找昔日的足迹,心中的哀伤难以言表。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悽。”街道空旷无人,太阳如同病态般低垂,天气亦带着凄凉之感。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甚至连野兽也因惊吓而竖起毛发,对诗人的哀伤发出愤怒的叫声。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周遭环境的荒凉和孤独,只剩下一两位老人与寥寥无几的寡妇,生活艰难。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连夜宿的鸟儿也恋着自己的枝头,不忍离去,但只能在贫瘠的巢穴中栖息。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诗人独自在初春时节耕作田地,日落时分仍需返回水田灌溉,劳碌而又孤寂。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即使地方官员得知诗人的到来,也只是召他去学习击打军鼓的技艺,生活无着。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虽然跟随州府的征调,但内心却无法抚慰,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感到失落与孤独。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诗人在附近的行动仅限于个人,而远方的亲友则如同迷路一般难以寻觅。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故土已被战火摧毁,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一切都变得一片荒凉。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诗人对母亲的长期病痛和去世充满了永久的哀痛,而她却长眠于沟渠之中已逾五载。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如今只能以悲凉的心情回忆那份艰辛。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人一旦失去了家园,就如同流离失所,无从寻觅归宿之地,这种生命状态又怎能不是悲哀至极?

这首诗通过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战乱后生活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动荡、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木皮岭

首路栗亭西,尚想凤皇村。

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

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

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

再闻虎豹斗,屡局风水昏。

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

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

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

润聚金碧气,清无沙土痕。

忆观昆崙图,目击悬圃存。

对此欲何适,默伤垂老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水会渡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

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

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

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

迥眺积水外,始知众星乾。

远游令人瘦,衰疾惭加餐。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

东城抱春岑,江阁邻石面。

崔嵬晨云白,朝旭射芳甸。

雨槛卧花丛,风床展书卷。

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

呼婢取酒壶,绩儿诵文选。

晚交严明府,矧此数相见。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鲁钝仍多病,逢迎远复迷。

耳聋须画字,发短不胜蓖。

泽国虽勤雨,炎天竟浅泥。

小江还积浪,弱缆且长堤。

归路非关北,行舟却向西。

暮年漂泊恨,今夕乱离啼。

童稚频书札,盘餐讵糁藜。

我行何到此,物理直难齐。

高枕翻星月,严城叠鼓鞞。

风号闻虎豹,水宿伴凫鹥。

异县惊虚往,同人惜解携。

蹉跎长泛鹢,展转屡鸣鸡。

嶷嶷瑚琏器,阴阴桃李蹊。

馀波期救涸,费日苦轻赍。

支策门阑邃,肩舆羽翮低。

自伤甘贱役,谁悯强幽栖。

巨海能无钓,浮云亦有梯。

勋庸思树立,语默可端倪。

赠粟囷应指,登桥柱必题。

丹心老未折,时访武陵溪。

形式: 排律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