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六十一)

老木成乔林,秋空见明月。

芥子之中入正定,须弥山中从定出。

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形式: 偈颂

翻译

古老的树木长成了高大的树林,秋天的天空中清晰地映照着明亮的月亮。
在微小的芥子中体验到了正定的境界,然后又从须弥山般的广大中领悟出来。
无论是过去的佛、现在的佛还是未来的佛,都无比崇高,让我难以用言语形容。

注释

老木:指历经岁月的老树。
乔林:高大的树林。
秋空:秋天的天空。
明月:明亮的月亮。
芥子:佛教比喻极小的事物。
正定:佛教中的内心平静状态。
须弥山:佛教中的大山,象征宇宙。
出:领悟或超越。
过去佛:佛教中指已经成就佛果的前代佛。
现在佛:指正在修行或已成就的佛。
未来佛:指尚未成就但将来会成佛的存在。
堪比伦:能够相比或比拟。
如何说:怎样用语言表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朋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意。首句“老木成乔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老树历经岁月成为参天大树,象征着修行者的深厚积累和岁月沉淀。接下来,“秋空见明月”则借明亮的秋月寓意心境的清澈与智慧的显现。

“芥子之中入正定,须弥山中从定出”两句,通过芥子和须弥山的大小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修行者能在微小中体验到宇宙的广大,从静定中洞察世间万象,体现了佛教中“小中见大”的哲学观。

最后四句“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无物堪比伦”强调了佛性的永恒和超越时空的特性,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佛陀,其智慧和境界都是无法衡量的。诗人以“教我如何说”结尾,表达了对佛法深奥难以言表的敬仰和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丰富,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注重直观体验和内心领悟的特点。

收录诗词(229)

释智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六十)

圣制安居处,凡夫路不同。

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

掀翻毗卢楼阁,只在顷刻。

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五十九)

天得中,星辰罗。地得中,阴阳和。

衲僧得中,罢却干戈。随寒逐暑,徒自波波。

一夏九十日,今日是中夏,诸人未举先和。

因甚问著如何是汝心,却又不会,拄杖子到此,也不得无过。

是汝诸人,还知痛痒么。

形式: 偈颂 押[歌]韵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五十八)

半夜三更,天昏地黑。赤肉团边,捉得个贼。

正好朝打三千,暮打八百。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五十七)

悲愿海,四生海。出没卷舒,圆融自在。

善慧大士来也,石火电光,且过一边。

拟欲抬眸,龙华会里。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