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石子涧外兄林亭

前日秋水涨,昨日秋水落。

偶来寻隐居,曾未乖宿诺。

竹底除旧径,藤蔓系新彴。

马留岸傍树,风扫林下箨。

既能置鲁酒,又复饷楚飵。

谁知北南涧,照影似清洛。

平生爱幽旷,敛迹诚非错。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前天秋水上涨,昨天又退落。
我偶然来访寻找隐居之地,未曾违背之前的约定。
在竹林底下开辟出旧时的小路,藤蔓缠绕着新搭的桥梁。
马儿留在岸边的树下,风吹过,树林里的笋壳被清扫一空。
这里既有鲁地的好酒,又有楚地的美食供应。
谁能想到这北方南方的溪涧,倒映的影子像清澈的洛河。
我一生热爱幽静开阔的地方,这次收敛行迹确实没错。

注释

秋水:泛指秋天的江河水。
隐居:隐士居住的地方。
乖:遵守,不违背。
宿诺:先前的承诺。
旧径:旧有的小路。
新彴:新搭的桥。
岸傍树:岸边的树木。
林下箨:树林中的竹笋壳。
鲁酒:鲁地的酒。
楚飵:楚地的食物。
北南涧:南北方向的溪涧。
清洛:清澈的洛河。
幽旷:幽静而开阔。
敛迹:隐藏行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访石子涧外兄林亭》,描绘了作者前日秋水上涨,昨日退去后探访友人的情景。他信守承诺,来到隐居之处,发现竹林小径已清除旧迹,藤蔓缠绕着新桥。马儿留在岸边树下,风吹过,林间落叶纷飞。主人热情款待,既有鲁酒也有楚地食物,涧水清澈如镜,映照出林亭的倒影,仿佛洛水般明亮。诗人一生热爱幽静空旷之地,这次来访收敛行迹,实属正确选择。整体上,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友情的温馨,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访报本简长老

比泛苕溪来,初逢卞山雨。

雨收精舍出,喜与高僧语。

门临水若鉴,万象皆可睹。

清净欲谁邻,野莲无处所。

形式: 古风

达观禅师昙颖住隐静兰若或言自此猕猴散走不来颖尝哂曰吾知是山枇杷为多始至也未实故其去将实也必群集后果然颖恶乎俗之好异恐传以为人惑欲予咏而播之

隐静山中寺,猕猴往往过。

导师归以去,卢橘熟还多。

禅地宁求悕,居人切莫讹。

未尝嫌此物,任挂古松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过小石潭

树老石连潭,潭深烟翠入。

群鱼石下游,独鸟潭上立。

泉暖草长绿,山高风自急。

徘徊兴不穷,苔屐云沾湿。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过开封古城

荒城临残日,鸡犬三四家。

岂复古阡陌,但问新桑麻。

颓垣下多穴,所窟狐与蛇。

汉兵堕铜镞,青血为土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