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石潭

树老石连潭,潭深烟翠入。

群鱼石下游,独鸟潭上立。

泉暖草长绿,山高风自急。

徘徊兴不穷,苔屐云沾湿。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翻译

老树环绕着深潭,潭水碧绿如烟雾弥漫。
众多鱼儿在石下溪流中游动,孤独的鸟儿站立在潭边枝头。
泉水温暖,草木茂盛常绿,山势高峻,风力自然强劲。
我在原地徘徊,兴致盎然不愿离去,苔藓斑驳的木屐已被云雾打湿。

注释

树老:老树。
石连潭:石头连接着潭水。
潭深:潭水深邃。
烟翠:烟雾般的翠绿。
群鱼:许多鱼。
石下:石头下面。
独鸟:孤独的鸟。
潭上立:站在潭边。
泉暖:泉水温暖。
草长绿:草木生长繁茂,常绿。
山高:山势高耸。
风自急:风力自然大。
徘徊:来回走动。
兴不穷:兴致浓厚。
苔屐:长满苔藓的木屐。
云沾湿:被云雾打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过小石潭》,描绘了作者游历小石潭时所见的自然景象。首句“树老石连潭”写出了潭边古树苍老,石头相连的静谧环境。接着,“潭深烟翠入”描绘了潭水深邃,周围翠色浓郁,仿佛烟雾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

“群鱼石下游,独鸟潭上立”通过对比,形象地展示了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而潭上孤独的飞鸟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动态。接下来,“泉暖草长绿”描绘了泉水温暖,滋养着青草一片翠绿,显示出生命的活力。

“山高风自急”一句,以山之高峻衬托风的疾速,展现了自然的力量。最后,“徘徊兴不穷,苔屐云沾湿”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沉浸在这美景中,连鞋子都沾满了湿润的苔藓,足见其兴致盎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小石潭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水画卷。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过开封古城

荒城临残日,鸡犬三四家。

岂复古阡陌,但问新桑麻。

颓垣下多穴,所窟狐与蛇。

汉兵堕铜镞,青血为土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过扬州参政宋谏议遗白鹅

曾游凤池上,曾食凤池萍。

乞与江湖去,将期养素翎。

不同王逸少,辛苦写黄庭。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过青阳驿使风

天应怜逆旅,乞与顺风初。

不假卒添力,任从帆自疏。

燕搀舟尾健,鹢漱水花馀。

会与王都近,何须问疾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过茱萸堰

茱萸堰在吴牛死,茱萸堰废吴牛闲。

吴牛闲,东南百货来如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