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自题绣谱

未必能齐备。尽搜罗、轻描淡写,个侬心事。

休道葫芦依样画,也要分门别类。

更几页、体裁由自。

翻笑年来偷懒过,算馀将、诗本还兼此。

闲翻阅,逸情寄。近时花样精无比。

细商量、孰宜缟素,孰宜红紫。

百四十篇篇错落,同伴借来描刺。

只莫个、墨浓过纸。

娇女他年如学绣,好教渠、拈笔从头试。

钩勒处,尚牢记。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金缕曲·自题绣谱》是清代张秀端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绣艺的精妙与个人情感的寄托。词中不仅展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传承,也流露出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未来的期待。

“未必能齐备。尽搜罗、轻描淡写,个侬心事。”开篇即点明绣艺之复杂与个人情感的微妙交织,通过“搜罗”、“轻描淡写”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创作过程中的细致与用心,同时也暗示了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深度。

“休道葫芦依样画,也要分门别类。”这一句强调了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还需有自己的创新与分类,既是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也是对个性表达的追求。

“更几页、体裁由自。翻笑年来偷懒过,算馀将、诗本还兼此。”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创作态度的反思与改进的决心,强调了自由创作的重要性,并将绣艺与诗歌创作相提并论,体现了艺术形式之间的相通性。

“闲翻阅,逸情寄。”则进一步阐述了绣艺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情感的寄托,通过“闲翻阅”的动作,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态,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享受。

“近时花样精无比。细商量、孰宜缟素,孰宜红紫。”这一段描述了对现代绣艺样式的精细观察与思考,通过对比“缟素”与“红紫”,既体现了对色彩运用的敏感,也反映了对传统与现代、简约与繁复之间平衡的探索。

“百四十篇篇错落,同伴借来描刺。”通过列举具体数字,强调了作品的数量与多样性,同时也暗示了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与提升技艺的过程。

“只莫个、墨浓过纸。娇女他年如学绣,好教渠、拈笔从头试。钩勒处,尚牢记。”最后,作者以对未来的展望结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继承这份技艺,从基础开始学习,牢记每一个细节,表达了对后继有人的期待与传承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词不仅展示了绣艺的精湛与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18)

张秀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小除夕偶翻旧什,见韶台三兄前数年小除之作,填此柬之

又索新吟矣。记年华、已经十一,诗才四纸。

每到小除重展读,太觉光阴弹指。

回首忆、寒梅花里。

自放湘帘香偶品,累诗人、诗价偿无已。

想不厌,痴如此。今年定有佳章纪。

庆团圆、天伦乐事,问谁能似。

去岁君归刚十日,来岁又应千里。

便得句、亦凭双鲤。

爆竹声中词代柬,听松庐、酒熟灯如绮。

料诗兴,勃然起。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

呵冻书成矣。喜传来、银钩铁画,精神满纸。

翰墨缘深偿不尽,覼缕何胜屈指。

细临向、乱书堆里。

好古心同还写韵,笑涂鸦、终日忙无已。

琼玖报,祗凭此。品香旧事从诗纪。

看横斜、寒梅疏影,年时相似。

几次邮筒佳句在,况又追随乡里。

尽酬唱、不烦双鲤。

浅酌屠苏吾醉也,展吴绫、绘得花如绮。

江梦笔,好提起。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黄金缕.寄仲裳、慧珠两嫂

乡园又近春归候。惜别伤春,愁绪如中酒。

一春欢意何曾有,好花时节成辜负。

知君亦自难禁受。已有离情,莫看楼前柳。

年时乐事休回首,良辰美景怀侬否。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踏莎行.中秋寄楚乡

极目行云,销魂良夜。别来五度蟾圆矣。

天涯同是此时看,清光一样人千里。

嬉笑庭前,娇憨儿女。那知人自愁如此。

明年今夕又如何,回头旧事成流水。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