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岁寒堂

槛外甘棠锦绣屏,长松何者擅亭名。

浮花过眼无多日,劲节凌寒尽此生。

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

长官不用求琴谱,但听风吹作弄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门外的甘棠树如锦绣屏风,那棵长松以什么亭子的名字最为出名。
短暂的浮花像过眼云烟,只有坚韧的节操能在寒冬中度过一生。
幽暗中茯苓的根生长壮大,迅速收敛的金色粉末气息特别清新。
长官无需寻找琴谱,只需聆听风吹树木发出的自然乐章。

注释

甘棠:古代常栽种于路边的棠梨树,象征贤臣的遗迹或德政之地。
擅:擅长,这里指拥有。
浮花:比喻短暂易逝的事物。
劲节:坚硬的节操,形容人品高洁。
茯苓:一种中药,象征生命力和清气。
金粉:喻指珍贵的粉末,可能指落叶的金色。
长官:对官员的尊称。
琴谱:指音乐的记录或指南。
风吹作弄声:自然的声音,风吹树木发出的沙沙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歙县岁寒堂》。诗人以"槛外甘棠锦绣屏"起笔,描绘了岁寒堂外甘棠树如锦绣般繁茂,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他将目光转向长松,询问哪一棵松树享有亭子的美誉,暗示了松树的坚韧与高洁。

"浮花过眼无多日"表达了对短暂易逝的浮华世事的淡然态度,而"劲节凌寒尽此生"则赞美了松树在严寒中坚守节操的精神,寓意人应当有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格。

"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借茯苓生长于地下而根大质优,比喻人的内在修养深厚,气质清雅。最后,诗人劝告长官无需追求世俗的琴谱技艺,只需静心聆听风吹过松枝的声音,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优美,通过描绘岁寒堂的景致,寄寓了对人生态度和品德修养的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赠王复处士

候潮门外王居士,平昔交游遍海涯。

本种杉松为老计,晚将亭榭付邻家。

为生有道终安隐,好事来游空叹嗟。

犹有东坡旧诗卷,忻然对客展龙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其二)

有叟住东野,畏人希入城。

君时共还往,我欲问修行。

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

真能访茅屋,屣履试将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其一)

墙北史居士,挂冠心转闲。

顶开人共怪,神去夜深还。

白雪微侵鬓,丹砂久驻颜。

从君欲问道,何日径开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赠司空张公安道挽词三首(其三)

西蜀识公初,南都从事馀。

一言知我可,久好复谁如。

学术留元叹,家声付伯鱼。

霜天近生日,闻挽重唏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