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七千里别宁无恨,且贵从军乐事多。
不驻节旄先候发,偶逢山寺亦难过。
蛮人独放畬田火,海兽群游落日波。
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剑近笙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作品,题目为《送刘思复南河从军》。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其从军生活的祝福与期望。
"七千里别宁无恨,且贵从军乐事多。"
这两句写出了对朋友远行从军的无限宽慰和美好祝愿。"七千里"形容离别之遥远,而"别宁无恨"则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情怀,即使是长久的分别也没有遗憾。"且贵从军乐事多"则强调了朋友在军中会有许多快乐的事情。
"不驻节旄先候发,偶逢山寺亦难过。"
这里描绘了一种行军速度之快和旅途之艰辛。"不驻节旄先候发"说明军队的进程迅速,不等待任何仪式就立刻出发。而"偶逢山寺亦难过"则形容即便是遇到山寺这样的静谧场所,也难以停留,表明了旅途的急迫。
"蛮人独放畬田火,海兽群游落日波。"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边疆战地的异域风光。"蛮人独放畬田火"中的"蛮人"通常指的是中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而"独放畬田火"则可能是描述一种农耕生活或战争中的情景。"海兽群游落日波"则描绘了一种夕阳下大海中海兽嬉戏的壮丽画面。
"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剑近笙歌。"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朋友从军生活中的感悟和期望。"远作受恩身不易"强调了在边疆战地接受朝廷恩惠的珍贵,同时也暗示了身体安全难以保障。而"莫抛书剑近笙歌"则是对朋友的一种提醒,即便是在军中也不应放弃读书和武术的修习,以备不时之需。
不详
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声名大震
泽潞西边路,兰桡北去人。
出门谁恨别,投分不缘贫。
杯酒从年少,知音在日新。
东湖发诗意,夏卉竟如春。
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
高情怜道在,公论觉才遗。
春雨连淮暗,私船过马迟。
离心可惆怅,为有入城期。
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
发时谁不开筵送,到处人争与马骑。
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
乡中后辈游门馆,半是来求近日诗。
远使随双节,新官属外台。
戎装非好武,书记本多才。
移帐依泉宿,迎人带雪来。
心知玉关道,稀见一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