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友轩

畏夏苦执热,开轩除郁蒸。

檐前鸟雀喧,朝旭上朱甍。

席间裁函丈,诗书浩纵横。

槃礴环堵间,幽独怀友生。

古人在黄卷,千载使我倾。

出门窥物变,草木各鲜荣。

青青墙东竹,见汝忽眼明。

爱玩不能忘,移根傍轩楹。

俯仰与竹俱,定交见深情。

不是无朋友,此君冰玉清。

风吹万籁响,寒梢韵竽笙。

我独哦其间,诗作秋虫鸣。

琅玕亦有实,期汝向秋成。

凤凰何时来,翙翙翔我庭。

形式: 古风

翻译

畏惧夏日酷暑,打开窗户驱散湿热。
屋檐下鸟雀喧闹,朝阳照耀着红色屋脊。
餐桌上铺开尺幅,满是诗书的广阔世界。
闲坐在四壁之间,怀念远方的朋友。
古人沉醉于书籍,他们的精神令我敬仰千年。
出门一看,万物变化,草木生机盎然。
青翠的东墙竹子,看到你让我眼前一亮。
对你的喜爱难以忘怀,决定将你移植到窗边。
与竹共度时光,深深感受到友情的真挚。
并非没有朋友,只是这竹子如冰似玉般清高。
风吹过,万物发出声响,竹梢如乐曲般和谐。
我在其中低吟,仿佛秋虫鸣叫。
竹子也有结实的时候,期待你在秋天成熟。
凤凰何时才会飞来,翩翩降临在我的庭院。

注释

畏夏:畏惧夏天。
苦执热:酷暑难耐。
开轩:打开窗户。
除郁蒸:驱散湿热。
檐前:屋檐下。
朱甍:红色屋脊。
席间:餐桌上。
函丈:尺幅。
幽独:孤独。
怀友生:怀念朋友。
黄卷:书籍。
倾:敬仰。
窥:看。
物变:万物变化。
墙东竹:东墙的竹子。
忽眼明:眼前一亮。
爱玩:喜爱。
移根:移植。
俯仰:低头抬头。
深情:深情厚意。
此君:这竹子。
冰玉清:清高如冰玉。
籁响:各种声音。
寒梢:寒冷的竹梢。
哦:吟诵。
秋虫鸣:像秋虫鸣叫。
琅玕:竹子的美称。
期:期待。
凤凰:吉祥鸟。
翙翙:鸟鸣声。
翔:飞翔。
庭:庭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薖的《竹友轩》,描绘了夏日中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对友情的寄托。首句“畏夏苦执热”表达了对炎热夏季的厌倦,通过“开轩除郁蒸”展现了诗人调整心态,打开窗户以驱散暑气的行为。接下来,诗人观察到檐前鸟雀的热闹和朝阳照耀屋脊的景象,营造出清新的早晨氛围。

在书房中,诗人沉浸在书海之中,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熏陶,表达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怀念。看到墙东的青竹,诗人眼前一亮,决定将竹子移植到轩前,象征着与竹子建立深厚的友谊。诗人与竹子一同度日,仿佛竹子也能理解他的情感,成为他的知音。

风吹过竹林,发出各种声音,诗人将自己的诗歌比作秋虫鸣叫,寓言自己的创作灵感。他期待竹子能像琅玕(美玉)一样结出果实,暗示对未来的希望。最后,诗人以凤凰的意象,期盼着高洁的朋友如凤凰般降临,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光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为线索,展现了诗人的心境变化和对友情的追求,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294)

谢薖(宋)

成就

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经历

不详

  • 字:幼盘
  • 号:竹友居士
  • 籍贯: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
  • 生卒年:1074~1116

相关古诗词

题李杜画像

吟诗莫学李太白,千首万言皆酒色。

吟诗莫学杜拾遗,一生抱恨长嗟咨。

二豪胸中有佳趣,诗酒聊以发其悟。

世人有眼谁识真,第见诗篇不见人。

借令置之庙堂上,事业肯道风骚将。

睥睨连帅奴将军,英风义气高薄云。

我今再拜观遗像,犹疑饭颗相逢样。

诗题绘事在人间,光焰何翅长万丈。

形式: 古风

题范乌程松桂亭

谁云宰邑难,宰邑有真乐。

但知弦歌趣,永谢尘劳缚。

琴堂吏惊散,昼日垂朱箔。

烧香对棐几,文史资优学。

一洗朱墨昏,至味非糟粕。

范公今循良,一同聊笑谑。

回视卓鲁辈,政可束高阁。

苕溪古侯邦,繁庶类京洛。

壮哉万户邑,何异逢盘错。

公来省其俗,治剧操至约。

政成日有馀,空庭可罗雀。

西园久弃置,疏町走芒屩。

经营四顾间,得地平如削。

筑堂号松桂,轩槛敞寥廓。

虽无松桂阴,胸中自丘壑。

况逢贤使君,成有新诗落。

异时采歌谣,持用献木铎。

形式: 古风

题鉴止轩

安身南北皆吾里,勿较使行兼尼止。

心犹泥絮吹不起,岂有颜甲生微泚。

方塘净绿含真理,与我娱嬉聊尔尔。

佳处难言还隐几,冷煖自知如饮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骤雨呈质夫兄

屏翳驱驰云阵疾,西山犹衔半轮日。

迅雷震地窗户摇,急雨翻盆沟浍溢。

紫电烧空天为低,黑风逆浪海欲立。

纵多虐魃未为殃,直使长鲸那暇吸。

草木号呼山鬼惊,珠玑乱迸鲛人泣。

曲畦走水白纷纷,稚穗抽芒青戢戢。

童稚休传蜥蜴歌,仓箱行贮生民粒。

枝端发翠喜濯枝,池面凝沤占戴笠。

猛省呼晴鸠妇鸣,旋看突涨鱼儿出。

窗扉共赏一襟凉,屋漏俄惊半床湿。

鸥鹭盟边引望遥,芭蕉声里催诗急。

请君速著瑞雨颂,要上新编华萼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