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二首(其一)

诗书成志业,懒慢致蹉跎。

圣代丹霄远,明时白发多。

浅谋堪自笑,穷巷忆谁过。

寂寞前山暮,归人樵采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读书写字成就了我的事业,但懒散导致了时光的虚度。
在圣明的时代,升迁的机会遥不可及,而我却已满头白发。
浅薄的打算让我自己都感到可笑,身处僻静小巷,又有谁会来拜访我呢?
傍晚时分,寂静的山前只有樵夫的歌声,显得孤独寂寞。

注释

诗书:读书和写字,指通过学习和创作来实现个人理想。
成:成就。
志业:事业或理想。
懒慢:懒散、懈怠。
蹉跎:光阴虚度。
圣代:指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时期。
丹霄:指高官显位,象征仕途。
远:难以触及。
明时:光明的时代,即圣代。
白发:指年老。
浅谋:肤浅的计划或考虑。
自笑:自我嘲笑。
穷巷:贫穷或偏僻的小巷。
忆:回忆,想念。
谁过:谁会来访。
寂寞:孤独、寂静。
前山:前方的山。
暮:傍晚。
归人:回家的人。
樵采:砍柴,采集,这里指樵夫。
歌:歌声。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感慨。首句“诗书成志业”显示出诗人的学问已臻成熟,内心充满着要为国家效力的决心,但随后的“懒慢致蹉跎”却透露出一种不甘心的无奈和放弃。

“圣代丹霄远,明时白发多”二句,诗人感叹自己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但个人的壮志未酬,反而年华老去。这两句通过对比“圣代”的繁华与个人青春易逝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的“浅谋堪自笑”显示出诗人对自己过往规划的反思和自嘲,而“穷巷忆谁过”则是诗人在寂静的小巷中回想着过去的人事,带有一丝怀旧之情。

最后两句“寂寞前山暮,归人樵采歌”,描绘了春日落幕时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寂寞”的字眼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凄清的情感,而“归人樵采歌”则是对劳作人归来之景象的细腻刻画,透露出一丝温馨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好与个人的无奈之间的对比,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68)

耿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 字:洪源
  • 籍贯:河东(今属山西)

相关古诗词

春日即事二首(其二)

数亩东皋宅,青春独屏居。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了书。

闲花开满地,惆怅复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春日洪州即事

钟陵春日好,春水满南塘。

竹宇分朱阁,桐花间绿杨。

蹉跎看鬓色,留滞惜年芳。

欲问羁愁发,秦关道路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春日游慈恩寺寄畅当

浮世今何事,空门此谛真。

死生俱是梦,哀乐讵关身。

远草光连水,春篁色离尘。

当从庚中庶,诗客更何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春日题苗发竹亭

春亭及策上,郎吏谢玄晖。

闲咏疏篁近,高眠远岫微。

偏宜留野客,暂得解朝衣。

犹忆东溪里,雷云掩故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