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碧草池塘春又晚,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
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
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
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池塘边的景色,碧草丛生,池塘边的柳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少女般娇羞,模仿着嫦娥淡雅的妆容。春燕归来,却似乎也带走了词人的思念,使得词人心中涌起离愁,室内珠帘绣户被杨花装点得满目凄凉。
接下来,词人借筝声表达了心中的纷乱情绪。绿柱频繁移动,琴弦容易断裂,暗示了弹奏者技艺的熟练和情感的激荡。筝声如同人的情感一般短暂而复杂,一曲《啼乌》更让人心绪难平。最后,词人感叹时光匆匆,红颜易老,青春在不知不觉中被流逝的岁月悄然替换。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词人对春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不详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碾玉钗头双凤小。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
嫩曲罗裙胜碧草。鸳鸯绣字春衫好。
三月露桃芳意早。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
水调声长歌未了。掌中杯尽东池晓。
碧玉高楼临水住,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
一曲阳春春已暮,晓莺声断朝云去。
远水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
月细风尖垂柳渡,梦魂长在分襟处。
柳上烟归,池南雪尽,东风渐有繁华信。
花开花谢蝶应知,春来春去莺能问。
梦意犹疑,心期欲近,云笺字字萦方寸。
宿妆曾比杏腮红,忆人细把香英认。
宿雨收尘,朝霞破暝,风光暗许花期定。
玉人呵手试妆时,粉香帘幕阴阴静。
斜雁朱弦,孤鸾绿镜,伤春误了寻芳兴。
去年今日杏墙西,啼莺唤得闲愁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