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梵琦所作的《渔家傲》,内容主要描绘了娑婆世界中的苦难景象,以及人们在业债缠身下的悲惨遭遇。"娑婆无量苦"表达了世间众生的苦难深重,"业债前来负"揭示了因果报应的观念。接下来的几句通过"贼劫货财身被虏"、"逢狼虎"、"挑生咒死兼巫蛊"等生动描绘了社会的混乱和人性的残忍。
诗中还揭示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如"奴婢辛勤依恶主",形容他们受尽压迫,"黑疮白癞聋和瞽"则形象地刻画了疾病的折磨和身体的残缺。"丑恶愚痴相与处"揭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而"谁怜汝"则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同情。
最后,诗人发出呼唤:"发心归命慈悲父",倡导人们寻求内心的救赎和慈悲的力量,这体现了佛教思想对苦难人生的关怀和解脱之道。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现实的黑暗面,以及作者对于人间疾苦的关注和对慈悲精神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