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第的《感古十四首(其三)》,主要通过楚昭王归国时弦高献牛的故事,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淡泊名利的赞扬。诗中提到的"楚昭反国,说反屠羊",暗指楚昭王回国途中巧遇屠夫弦高,后者以献牛的方式救国,显示了普通人的忠诚与智慧。"居处卑贱,陈义匪常",赞美弦高身份虽低微,但行为却超越寻常,体现出他的高尚情操。
诗人感慨"谁谓草泽,而乏贞良",强调即使在平凡的民间,也不乏像弦高这样的忠贞之士。接着批评那些"贵仕"沉迷于名利,"膏肓"之疾,与弦高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以"视彼二子,冥鸿天翔"作结,将弦高比作翱翔天际的鸿雁,象征其高尚人格如同飞鸟般自由无拘,超脱世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既赞扬了弦高的美德,也寓言式地批评了社会上一些只追求个人名利的现象,具有深刻的道德教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