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怀古

丛石依古城,悬泉洒清池。

高低袤丈内,衡霍相蔽亏。

归田竟何因,为郡岂所宜。

谁能辨人野,寄适聊在斯。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群石环绕着古老的城垣,飞瀑如帘洒入清澈的池塘。
山峦高低错落于方圆百丈之内,衡山、霍山彼此掩映,时隐时现。
归隐田园究竟为了什么缘由?担任地方官职难道适宜吗?
谁能辨别人间与野外之别?在此暂且寄托闲适之情吧。

注释

丛石:密集的石头。
古城:历史悠久的城池。
悬泉:悬挂流淌的瀑布或泉水。
清池:清澈的池塘。
高低:地势的起伏。
袤丈:指面积或长度,此处指范围内距离。
内:以内,范围之内。
衡霍:衡山和霍山,均为我国名山。
相蔽亏:相互遮挡,时隐时现。
归田:归隐田园,辞官归隐。
竟何因:究竟能是什么原因。
为郡:担任地方官职,治理一郡。
岂所宜:难道是适宜的吗,表示对是否适合的质疑。
谁能辨人野:谁能分清楚人间世事与野外自然之别。
寄适:寄托闲适之情。
聊在斯:姑且、暂时在此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静幽雅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丛石依古城,悬泉洒清池"两句,通过对山石与古城、悬泉与清池的描写,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能听到泉水轻泻的声音,看到古城的遗迹和周围的自然景观。

"高低袤丈内,衡霍相蔽亏"两句,则通过对山谷深浅不一、树木参差相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这里的“衡霍”形容树木丛生,给人以一种幽深繁茂之感。

"归田竟何因,为郡岂所宜"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思考。诗人可能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脱离世俗纷扰,回到自然纯朴生活的愿望。

最后,"谁能辨人野,寄适聊在斯"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抒发。"辨"字可理解为区分、辨别,诗人在问谁能够真正区分城 市生活与田园生活的不同,而“寄适”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

张弘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大臣,书法家,中书令张嘉贞之孙,尚书左仆射张延赏之子。画家张彦远祖父。以荫为河南参军。元和(806至820年)中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高平县侯,出为河东卢龙节度使,迁太子少师。工书法。幼学元常(锺繇)。自镇蒲陕,迹类子敬(王献之),及处台司,乃同逸少(王羲之)。书体三变,为时所称。元和六年(811年)裴琯所撰唐魏博田绪遗爱碑,为其正书

  • 生卒年:760—824

相关古诗词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苍字

高秋今夜月,皓色正苍苍。

远水澄如练,孤鸿迥带霜。

旅人方积思,繁宿稍沈光。

朱槛叨陪赏,尤宜清漏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冬日可爱

寒日临清昼,辽天一望时。

未消埋径雪,先暖读书帷。

属思光难驻,舒情影若遗。

晋臣曾比德,谢客昔言诗。

散彩宁偏煦,流阴信不追。

馀辉如可就,回烛幸无私。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临川羡鱼

有客百愁侵,求鱼正在今。

广川何渺漫,高岸几登临。

风水宁相阻,烟霞岂惮深。

不应同逐鹿,讵肯比从禽。

结网非无力,忘筌自有心。

永存芳饵在,伫立思沈沈。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观藏冰

寒气方穷律,阴精正结冰。

体坚风带壮,影素月临凝。

冬赋凌人掌,春期命妇升。

凿来壶色彻,纳处镜光澄。

鲁史曾留问,幽诗旧见称。

同观里射享,王道颂还兴。

形式: 排律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