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

昼漏传清唱,天恩禁旅秋。

雁亲承露掌,砧隔曝衣楼。

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

仍闻劳上直,晚步凤池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白天的漏壶传递着悠扬的歌声,皇上的恩泽笼罩着秋天的禁卫军。
大雁亲近那承露盘,捣衣声从曝衣楼上远远传来。
宫中的侍从送来御赐的膳食,侍女们收拾着余香。
还听说皇上慰劳值勤的人,傍晚他在凤池边散步。

注释

昼漏:古代计时的工具,这里指报时的声音。
传清唱:指宫廷音乐的演奏。
天恩:指皇帝的恩惠。
禁旅:皇宫的守卫部队。
雁亲承露掌:大雁在承露盘附近,承露盘是古代求雨或象征吉祥的设施。
砧:捣衣石,用于洗衣物。
曝衣楼:皇家晾晒衣物的地方。
赐膳:皇帝赏赐的食物。
中人:宫中的宦官或侍从。
上直:在朝廷当值,值班。
凤池:代指朝廷,因凤凰非池不饮,故称朝廷为凤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深秋时节,居住在西省的生活情景。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是一幅静谧而又不失奢华的生活画卷。

“昼漏传清唱”表现了白日里清脆的水声计时,这里的“昼漏”指的是古代计时用的漏壶,它在白天清晰地宣告着时间的流逝。"天恩禁旅秋"则是说皇上的恩泽如同秋风,温和而又禁止了繁忙的旅行之事,体现出作者对于安逸生活的享受与向往。

“雁亲承露掌”中的“雁亲”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鸟类,而“承露掌”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水珠滴落在手心的景象,表现了清晨露水的细腻。"砧隔曝衣楼"里,“砧”是古代的一种打衣物的工具,"曝衣楼"则暗示着洗涤和晾晒衣物的情境,这两句共同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赐膳中人送”中的“赐膳”意指皇帝赏赐食物,"中人"可能是宫内的宦官或侍从,而“送”则是他们将食物送达。"馀香侍女收"里的“馀香”表明了食物的美味,“侍女收”则是描绘了一幅女性人物收拾残余佳肴的情景,展现出一种闲适而奢华的生活。

最后两句,“仍闻劳上直,晚步凤池头”,“劳上直”可能指的是官员处理事务的声音,而“晚步凤池头”则描绘了一位高官在傍晚时分散步于名为“凤池”的地方的景象,这里“凤池头”或许是某个著名的水体或建筑物。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安逸、奢华生活的享受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位高官在深秋西省之行所感受到的宁静和美好。

收录诗词(165)

司空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 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
  • 籍贯:为今天的永年县)

相关古诗词

望水

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

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

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望商山路

南见青山道,依然去国时。

已甘长避地,谁料有还期。

雨霁残阳薄,人愁独望迟。

空残华发在,前事不堪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深上人见访忆李端

雁稀秋色尽,落日对寒山。

避事多称疾,留僧独闭关。

心归尘俗外,道胜有无间。

仍忆东林友,相期久不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