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其二)

风送秋荷满鼻香,竹声敲玉近虚廊。

梦回故国情方黯,月过疏帘夜正凉。

菱镜也知移艳态,锦书其奈隔年光。

鸾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秋风送来荷花的清香,竹叶轻敲似玉的声音在空荡走廊回响。
梦境中回到故乡,心情却格外阴郁,月光穿过稀疏窗帘,夜晚显得格外清凉。
菱花镜子似乎也懂得变换美丽的姿态,但寄来的信件却无法传递跨越一年的时光。
到处都难以找到珍贵的鸾胶,这无尽的相思之情让心肠寸寸断裂。

注释

风:秋风。
送:送来。
秋荷:秋天的荷花。
满:充满。
鼻香:鼻子可以闻到的香气。
竹声:竹子发出的声音。
敲玉:像敲击美玉般清脆。
近:接近。
虚廊:空旷的走廊。
梦回:在梦中返回。
故国情:故乡的情感。
黯:阴郁。
月过:月光穿过。
疏帘:稀疏的窗帘。
夜正凉:夜晚特别清凉。
菱镜:古代镜子,形状如菱。
移艳态:变换美丽的姿态。
锦书:华丽的书信。
隔年光:隔了一年的时光。
鸾胶:古代用于修补东西的珍贵胶水,象征爱情。
难寻觅:难以找到。
断尽:全部断掉。
相思:深深的思念。
寸寸肠:形容心肠寸断。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诗人刘兼的作品,名为《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其二)》。诗中的意境丰富,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风送秋荷满鼻香”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景,秋风轻拂,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这种香气不仅触动了嗅觉,也唤醒了诗人内心的感受。紧接着的“竹声敲玉近虚廊”则通过竹叶在月光下的沙沙声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第三句“梦回故国情方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即便是在梦中也无法摆脱这份哀愁。接下来的“月过疏帘夜正凉”则描写了一幅静谧的夜景,月光透过窗棂,映照出室内外的清冷。

以下两句“菱镜也知移艳态,锦书其奈隔年光”中,“菱镜”指的是菱花形状的古代镜子,这里借用来比喻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锦书”则是指装饰华丽的信件,但即便如此华美的文字,也无法跨越年华的隔阂。

最后两句“鸾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肠”中,“鸾胶”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鸟类,它们用自己的羽毛制成的胶非常坚固,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深。这种思念如同断了又连,牵动着内心的每一寸肌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将诗人的乡愁与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抒怀之作。

收录诗词(81)

刘兼(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诫是非

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

三人告母虽投杼,百犬闻风只吠声。

辨玉且宽和氏罪,诬金须认不疑情。

因思畴昔游谈者,六国交驰亦受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文英大师

屈指平阳别社莲,蟾光一百度曾圆。

孤云自在知何处,薄宦参差亦信缘。

山郡披风方穆若,花时分袂更凄然。

摇鞭相送嘉陵岸,回首群峰隔翠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郡楼闲望书怀

郡城楼阁绕江滨,风物清秋入望频。

铜鼓祭龙云塞庙,芦花飘市雪黏人。

莲披净沼群香散,鹭点寒烟玉片新。

归去杜陵池馆在,且将朝服拂埃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重阳感怀(其一)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