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故居

弭节稽山乐事多,旧闻一一入搜罗。

卧薪伯业今何在,乔木家声久不磨。

可笑儿曹怜野鹜,却输道士辨笼鹅。

不因禊帖风流远,千载人谁数永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在稽山游玩的乐趣真不少,往昔的传闻都被我一一搜集。
卧薪尝胆的功业如今何处寻?世家的声誉长久如乔木般坚韧。
可笑的是孩子们只怜惜野鸭,却输给了道士们分辨笼中鹅的能力。
如果没有那次兰亭集会的风雅传统,千年之后还有谁能记得永和年间的故事呢?

注释

弭节:缓行,悠闲。
稽山:古代山名,位于浙江绍兴。
搜罗:搜集,查找。
卧薪:形容刻苦努力,此处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伯业:伟大的事业,此处指勾践复国之事。
乔木:高大树木,比喻世家的长远名声。
儿曹:孩子们,年轻人。
野鹜:野生的鸭子。
笼鹅:被关在笼中的鹅,暗指识别事物的能力。
禊帖:古代的一种文人聚会,以诗酒唱和,如兰亭集会。
风流:指文人雅士的风采。
永和:晋代的一个年号,这里泛指古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与自然交融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山乐往事的回忆和搜集,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珍视。在“弭节稽山乐事多”一句中,“弭节”指的是古代用来度量音高的工具,这里用它比喻诗人对音乐和欢乐场景的追寻。而“旧闻一一入搜罗”则表明诗人不仅回忆往事,而且还在不断地搜集这些记忆。

接下来的“卧薪伯业今何在,乔木家声久不磨”两句,通过对古代先贤卧薪尝胆(卧薪指的是古人用苦胆来警醒自己)的比喻,以及乔木家族声名长存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

“可笑儿曹怜野鹜,却输道士辨笼鹅”则是诗人对世态的一种讽刺。这里的“儿曹”可能指的是不学无术之徒,他们喜欢捕捉野生动物,而“道士辨笼鹅”则是对道士们辨别和鉴赏鹅的能力的一种嘲笑,暗示世人往往看重表面的技能而忽视内在的修养。

最后,“不因禊帖风流远,千载人谁数永和”一句中,“禊帖”指的是古代文人交换诗书的方式,这里用来比喻文化的传承。全句表达了尽管时光流转,风气远去,但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却能够长久流传,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回顾,展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精神永恒的意境。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冬孟驾出亲享太庙连日雨是朝大霁都人云凡四次如此矣(其一)

玉宇曈眬晓,琼京略绰寒。

紫衣千骑从,黄伞万人看。

日景新开霁,天颜剩有欢。

驾回春满殿,圣母喜加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生朝止客

白发苍颜五十三,北风不竞又来南。

宦情于我蜡来淡,世味从渠蜜样甘。

乌哺劬劳恩未报,雁行凄断痛何堪。

记生纵有一樽酒,忍与妻孥共醉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用徐编修德夫韵贺其开藩旴江二首(其二)

君侯心事即苍冥,谔谔曾同唯唯争。

医国奇方留后用,字民好事及今行。

悬知夔卨班难继,且入龚黄传亦荣。

天诱圣衷差易耳,正人得路致隆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用徐编修德夫韵贺其开藩旴江二首(其一)

几年泉谷养灵根,一立朝班敢尽言。

锁掣玉麟辞绀殿,符分金虎坐辕门。

郡条上日新施设,民瘼微时预讨论。

勿鄙向来工珥笔,只将清净镇嚣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