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记室源伤往诗

小妇当垆夜,夫婿凯归年。

正歌千里曲,翻入九重泉。

机中未断素,瑟上本留弦。

空帐临窗掩,孤灯向壁燃。

还悲寒陇曙,松短未生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小店主妇夜晚营业时,正是丈夫胜利归来的一年。
她正唱着传扬千里的歌曲,却仿佛沉入了深邃的泉水之中。
织机上白绢尚未织完,琴瑟上原本留有未弹之弦。
空荡的帷帐对着窗户关上,孤单的灯火对着墙壁燃着。
更悲伤的是寒露覆盖的黎明,松树尚矮未能生出炊烟。

注释

小妇:小店的女主人。
当垆:指在卖酒的柜台前,此处泛指经营小店。
夜:夜晚。
夫婿:丈夫。
凯归:胜利归来。
正歌:正在唱着。
千里曲:流传很远的歌曲,比喻著名的歌曲。
翻入:仿佛进入,意外转入。
九重泉:极深的泉水,比喻深远之处。
机中:织布机上。
未断素:没有织完的白绢,比喻事情未完成。
瑟上:琴瑟之上。
本留弦:本来留有未弹奏的琴弦,暗示生活被打断。
空帐:空荡的帷帐。
临窗掩:靠近窗户关上。
孤灯:孤单的灯火。
向壁燃:对着墙壁燃烧。
还悲:更加悲伤。
寒陇曙:寒凉的早晨,通常指坟墓地,这里喻指悲伤的时刻。
松短:松树矮小。
未生烟:未能生出炊烟,比喻没有生活的气息或希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小妇在夜晚独守空房,等待丈夫归来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远方夫婿的思念和对家庭生活的留恋。

"小妇当垆夜,夫婿凯归年"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情境,小妇在夜晚独自一人守着炉火,丈夫则是在外奔波多年未归。"正歌千里曲,翻入九重泉"表达了小妇对远方夫婿深切的思念之情,那种情感就像是一首长久的歌谣,穿越千山万水,渗透进九重泉中。

"机中未断素,瑟上本留弦"两句,则写出了小妇在家中的寂寞与守望。织布的机器上还挂着未完成的白绢,瑟琴上的琴弦也依旧保留着过往的音符,这些都是她对夫婿记忆和期待的一种延续。

"空帐临窗掩,孤灯向壁燃"一句,描绘了夜晚小妇室内的寂静与凄凉。她的床帐空无一人,挂在窗边,而那孤独的灯光只照亮了墙壁,增添了一份幽暗和冷清。

最后两句"还悲寒陇曙,松短未生烟"则表达了小妇对即将到来的冬天的忧虑。夜色渐浓,她的心中充满了对寒冷早晨的哀伤,那里的松林因春意未盛而看不到炊烟,这是她孤独生活的又一写照。

这首诗通过小妇的夜晚场景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古代女性在丈夫长期离家时的孤独、思念与哀愁,以及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和衡阳殿下高楼看妓诗

起楼侵碧汉,初日照红妆。

弦心艳卓女,曲误动周郎。

并歌时转黛,息舞暂分香。

挂缨银烛下,莫笑玉钗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双阙诗

象阙连驰道,天宇照方疏。

刻凤栖清汉,图龙入紫虚。

屡逢膏露洒,几遇祥烟初。

竞言百尺丽,宁方万丈馀。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咏李诗

嘉树春风早,春风花落新。

但见成蹊处,几得正冠人。

当知露井侧,复与夭桃邻。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咏采甘露应诏诗

祥露晓氛氲,上林朝晃朗。

千行珠树出,万叶琼枝长。

徐轮动仙驾,清晏留神赏。

丹水波涛汎,黄山烟雾上。

风亭翠旆开,云殿朱弦响。

徒知恩礼洽,自怜名实爽。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