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双阙诗

象阙连驰道,天宇照方疏。

刻凤栖清汉,图龙入紫虚。

屡逢膏露洒,几遇祥烟初。

竞言百尺丽,宁方万丈馀。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象牙宫殿连接着宽阔的道路,天空的光辉照亮了四方的疏朗空间。
雕刻的凤凰栖息在清澈的银河,描绘的龙腾跃进入紫色的虚空。
多次遇到甘露洒落的情景,好几次也遇见吉祥云烟的初始。
人们竞相谈论百尺楼阁的壮丽,哪能比得上这万丈余高的奇观。

注释

象阙:象牙装饰的宫殿门阙。
驰道:古代皇宫中专供皇帝行走的宽阔道路。
天宇:天空,宇宙。
方疏:四方疏朗,指空间开阔。
刻凤:雕刻的凤凰,常用于建筑装饰,象征高贵。
清汉:清澈的银河,比喻高远的天空。
图龙:画有龙的图案,象征帝王或尊贵。
紫虚:紫色的天空,古人认为紫色象征尊贵,这里指高远神秘的天空。
膏露:甘露,古代认为是天降的吉兆。
洒:散落,此处指甘露降落。
祥烟:吉祥的云烟,也是吉兆。
竞言:争相谈论。
百尺丽:形容建筑物高度和美丽,百尺是夸张说法,表示很高。
宁方:岂能,哪里。
万丈馀:万丈多,极言其高,也是夸张表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宫殿图景。开篇“象阙连驰道,天宇照方疏”两句,通过对宫墙与天空的描写,展现出一片辽阔而又井然有序的建筑群落。其中,“象阙”指的是雕刻有龙凤图案的宫殿城门,而“连驰道”则形容宫道的延伸和连接。诗人以此来映衬天宇之广大,彰显出一种威严与庄重。

接下来的“刻凤栖清汉,图龙入紫虚”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宫殿的精美与神秘。“刻凤”和“图龙”都是对宫中装饰的细致描写,而“栖清汉”和“入紫虚”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仿佛这些装饰都拥有了生命,飞翔在空中。

紧接着,“屡逢膏露洒,几遇祥烟初”两句,诗人通过对宫中细雨与瑞气的描绘,表现出一种祥和吉庆的氛围。这里的“膏露”指的是轻柔细腻的雨水,而“祥烟”则是吉祥之气的象征。

最后,“竞言百尺丽,宁方万丈馀”两句,则是对宫殿之美的总结和赞叹。诗人认为,即便是百尺高的楼台,也比不上这宫殿的万丈光芒,更显得分外华丽。

整首诗通过对宏伟宫阙、精美装饰以及祥瑞氛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皇家宫殿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咏李诗

嘉树春风早,春风花落新。

但见成蹊处,几得正冠人。

当知露井侧,复与夭桃邻。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咏采甘露应诏诗

祥露晓氛氲,上林朝晃朗。

千行珠树出,万叶琼枝长。

徐轮动仙驾,清晏留神赏。

丹水波涛汎,黄山烟雾上。

风亭翠旆开,云殿朱弦响。

徒知恩礼洽,自怜名实爽。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咏蝉诗

白露凉风吹,朱明落照移。

鸣条噪林柳,流响遍台池。

忖声如易得,寻忽却难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奉和东宫经故妃旧殿诗

故殿看看冷,空阶步步悲。

犹忆窥窗处,还如解佩时。

苔生无意早,燕入有言迟。

若令归就月,照见不须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