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人归问浙中友信

何年驻锡下山中,既见匆匆又欲东。

燕去鸿来俱是客,云生月落不离空。

冷泉亭上参吟畅,飞雪岩前哭老同。

方外友朋询近况,为言已作木鸡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哪一年你停留在山中,既来又匆匆离去向东行。
燕子离去,鸿雁飞回,都是过客;云起云落,月亮隐现,都在空中无常。
在冷泉亭上,我们一起吟诗畅谈,飞雪岩前,我们一同悼念老友。
远方的朋友询问近况,我告诉他们,我已经成了不问世事的老翁。

注释

何年:指具体或不详的时间。
驻锡:僧人住庙。
匆匆:急忙的样子。
东:东方,这里可能指离开的方向。
燕去鸿来:比喻人事更迭,来去无常。
俱是客:都是过客。
云生月落:形容自然景象的变换。
不离空:始终在天空中。
冷泉亭:一处地点,可能有泉水的亭子。
参吟畅:一起吟诗,心情舒畅。
哭老同:共同悼念去世的老友。
方外:世俗之外,指修行者或隐居者的世界。
友朋:朋友。
木鸡翁:形容不问世事、心境如木鸡的老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状态和对朋友询问近况的关切。"何年驻锡下山中,既见匆匆又欲东"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去的渴望,但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又不禁想要向东方行进,象征着对远方或过去生活的怀念。"燕去鸿来俱是客,云生月落不离空"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燕子南飞、鸿雁北归都是过客,而云与月却始终伴随在天空中,不离不弃,这或许暗喻着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的依恋。

"冷泉亭上参吟畅,飞雪岩前哭老同"一句,通过对冷泉亭和飞雪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在山中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方外友朋询近况,为言已作木鸡翁"则表明诗人对于远方朋友的关心和询问,以及自己虽身处异乡,但内心依旧保持着警觉与期待,如同木鸡般在夜深人静时分发出了预警的声音。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感、对归属的渴望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通过山水之美和自然界的变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孙康侯北归

淮海十年别,北归今几时。

镜中无旧发,囊底有新诗。

每恨为官缚,翻令见面迟。

清都游历事,还许俗人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岁穷早睡

骥尾流光不可追,山中小草合知非。

腊馀四日春先到,官满三年客早归。

暗雨随风茅屋漏,荒城争米燎盆稀。

明朝又赴公筵贺,灯下醒眠懒解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岁除志喜

郊居守岁若为情,一岁中间百事经。

建业长男方入拜,桐江小女又归宁。

蒙头被暖先高卧,婪尾杯空且独醒。

席上梅花开胜雪,寒香尽足慰飘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岁晏迁居

借榻青安恰一年,年穷何事复谋迁。

官閒空绾文章印,水浅难移书画船。

稚子欢呼新入屋,老夫叹息早归田。

人生聚散如凫雁,极目江湖万里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