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骥尾流光不可追,山中小草合知非。
腊馀四日春先到,官满三年客早归。
暗雨随风茅屋漏,荒城争米燎盆稀。
明朝又赴公筵贺,灯下醒眠懒解衣。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表达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骥尾流光不可追”这一句通过骏马尾巴所拂起的尘土比喻时光易逝,难以挽回。"山中小草合知非"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大自然中寻找归宿,摆脱世俗纷扰。
接下来的“腊馀四日春先到”描绘了冬去春来,时间流转的景象。“官满三年客早归”显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急切想要返回故乡的渴望。
在“暗雨随风茅屋漏,荒城争米燎盆稀”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凄清的景象。茅屋在细雨和微风中显得十分脆弱,而“荒城争米燎盆稀”则反映了战乱后社会经济的困顿,以及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激烈斗争。
最后,“明朝又赴公筵贺,灯下醒眠懒解衣”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官场,但内心对于繁文缛节的厌倦和对安逸生活的向往。"灯下醒眠懒解衣"则是对疲惫不堪、无心整理仪容的写照,透露出诗人的困顿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的看淡,以及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郊居守岁若为情,一岁中间百事经。
建业长男方入拜,桐江小女又归宁。
蒙头被暖先高卧,婪尾杯空且独醒。
席上梅花开胜雪,寒香尽足慰飘零。
借榻青安恰一年,年穷何事复谋迁。
官閒空绾文章印,水浅难移书画船。
稚子欢呼新入屋,老夫叹息早归田。
人生聚散如凫雁,极目江湖万里天。
白下长干住几年,西风入梦即飘然。
断桥梅柳全非旧,古刹钟鱼大胜前。
万里岂宜常作客,一箪且可稳栖禅。
沧江东去风波恶,亦欲湖山结数椽。
腐儒乖世用,作事例迂疏。
浪走长安道,欲投光范书。
悬知成漫尔,可笑赋归与。
寄语陈言者,毋轻出草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