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息于林下

大暑涉长川,前山后山深。

忽逢轮囷木,投得数亩阴。

仆夫六七人,卧起且呻吟。

念尔亦太劳,独佚我何心。

试为苏门啸,泠泠鸾鹤音。

遗声满坑谷,爽气回中林。

松风为之兴,凉冷破烦襟。

神骨斗醒快,炎蒸岂能侵。

安得写此怀,寄之朱丝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在大暑时节渡过漫长河流,前方后方的山峦深深相连。
忽然遇见弯曲如龙的树木,投下几亩阴凉之地。
仆人们有六七人,疲倦地躺卧起来,发出呻吟声。
想到你们也太过劳累,让我独自轻松,心中怎能安然。
试着效仿苏门啸歌,清脆如鸾鹤鸣叫的声音。
那声音回荡在山谷间,凉爽的气息穿透林中。
松风因此而兴起,冷意驱散了烦闷的心情。
精神和骨骼因这清凉而振奋,炎热的蒸烤怎能侵扰。
如何才能写下这份心情,寄托于朱丝琴上。

注释

大暑:夏季最热的时候。
轮囷木:形容树木弯曲的样子。
仆夫:仆人或驾车的人。
呻吟:因痛苦或疲倦而发出的声音。
苏门:指苏轼一类的文人雅士。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爽气:清爽的气息。
烦襟:烦闷的心情。
神骨:精神和身体。
朱丝琴: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炎热夏日寻求清凉避暑的画面。诗人在大暑时节,来到一条长河的岸边,这里山峦重叠,环境幽深。偶然发现几棵轮囷树投下了浓阴,可以暂且休息。在这个自然形成的小天地里,有六七个人同样躺在那里,他们的呼噢声此起彼伏,显得十分劳顿。诗人心中涌现出对他们的同情,也许是因为他们也像自己一样忙碌而疲惫。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他试着模仿苏门(唐代诗人苏源明)的风格去吟咏,这种鸾鹤般清脆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让人感到一阵凉爽。诗人的这种情感表达与自然融为一体,连松树的风都能让他感到心旷神怡。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安静地写下这份心怀,并将其寄托于一件物品——朱丝琴。这不仅是对音乐的喜爱,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和寄托。整个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炎热夏日寻求精神慰藉的过程,以及他对于劳动者生活状态的同情和理解。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书馆买粟饭取閤门水以接昼饥

食粟淡有味,饮泉甘且清。

粟白来天市,泉美汲官城。

斜晖转西窗,饥肠蚯蚓鸣。

暂时箪瓢趣,无计丘壑情。

华堂发八珍,甘鲜杂咸腥。

挟取既不专,弃馀饲苍蝇。

何如简且易,月夜泛瑶琼。

快汲不留咽,殊胜豆与粳。

井冽有真甘,复不糁藜羹。

形式: 古风

五月廿八日雨后

黄昏雨一雨,稍觉襟袖凉。

中宵如河决,浩渺不可当。

浮云合四溟,无复窥神光。

门巷失旧径,北邻有颓墙。

恐地俱蛰龙,难安三尺床。

阍人亟来告,客土坏沟防。

坐此不疏达,渐渍室与堂。

我迷忽复悟,岂暇立徬徨。

荷锸裒众力,畚土逾百筐。

坎窗快不隔,飞流复汤汤。

中庭燥如旧,漠漠兰芷香。

乃知天下事,壅塞成疽疮。

决水复不难,吾有扁鹊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五月望参

起夜咏庭燎,晨装候当门。

双飞划天起,万马散云屯。

王乔背城郭,飞鸾从远村。

入缀外朝列,每瞻天帝尊。

时值甘雨足,大官复牢飧。

殿开宸极正,日映玉颜温。

抃舞效百兽,飞翔侣群鸳。

复转千步廊,峥嵘望西昆。

朋簪谈笑馀,经史多讨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五鼓

夜枕回远梦,北窗觉微明。

遥知扶桑曲,万顷摇光晶。

江海已瀺灂,鱼龙俱震惊。

大哉阳德敏,顷刻周四溟。

天星黯馀照,林飙飒先声。

栖鸟不安巢,世务新营营。

阳德固主动,与物皆流行。

君子法天时,燕居尝夙兴。

流火感隙驹,翰音伺鸡鸣。

焚香奉真祠,篝衣寻六经。

夜气犹未晓,神观则愈清。

力省功或倍,心虚思弥精。

道要处戒定,自伐如刀兵。

书绅以自劝,因之遗友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