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
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惆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草色日向好"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意境。春天的阳光照耀着草地,使得一切生机勃发,这是自然界最为美好的时刻,但这种美景与“桃源人去稀”形成对比,表明在这美好环境中,朋友们已经不再聚集。
"手持平子赋"和"目送老莱衣"两句,则展示了诗人的书卷生活和他对远去友人的怀念。"每候山樱发"和"时同海燕归",则是通过自然现象来表达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同时也隐喻着人生易逝,如同春天的樱花,夏天的海燕。
最后两句"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则表明诗人在寒食这天饮酒独酌,心中涌动的是归乡之情,而“返柴扉”则是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平静自然生活的渴望。
不详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送君从此去,转觉故人稀。
徒御犹回首,田园方掩扉。
出门当旅食,中路授寒衣。
江汉风流地,游人何岁归。
南陌去悠悠,东郊不少留。
同怀扇枕恋,独念倚门愁。
路绕天山雪,家临海树秋。
鲁连功未报,且莫蹈沧洲。
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
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
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树微。
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