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豫章馆

杨柳映春江,江南转佳丽。

吴门绿波里,越国青山际。

游宦常往来,津亭暂临憩。

驿前苍石没,浦外湖沙细。

向晚宴且久,孤舟囧然逝。

云留西北客,气歇东南帝。

独有萋萋心,谁知怨芳岁。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翻译

杨柳依依映照春江,江南景色更加美丽。
在吴门的绿色波涛中,越国的青山连绵不断。
我常常在这里来往,暂时停歇在渡口的亭子。
渡口前的青石已被水淹没,河岸外的湖边沙粒细腻。
傍晚时分,宴会持续了很久,我独自乘舟离去。
云彩挽留了西北的旅人,东南的帝王气息似乎消散。
只有那深深的哀愁在心中,又有谁知道我在怨恨这美好的年华易逝。

注释

杨柳:柳树。
春江:春天的江面。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佳丽:美丽动人。
吴门:古代苏州的别称。
越国:古代中国的一个诸侯国,今浙江一带。
游宦:在外做官。
津亭:渡口的亭子。
苍石:青色的石头。
湖沙:湖边的沙子。
向晚:傍晚。
宴且久:宴会持续时间长。
西北客:来自西北的客人。
东南帝:指东南方的统治者。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怨芳岁:抱怨美好的时光流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日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开篇“杨柳映春江,江南转佳丽”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杨柳随风摇曳,江水波光粼粼,展示了江南特有的柔美景致。

接着,“吴门绿波里,越国青山际”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水波到山色,都显现出一种生动的自然美。诗人不仅描绘静态的景物,也捕捉了动态中的美,如“游宦常往来,津亭暂临憩”所表现的是一种行旅中的从容与短暂停留。

在“驿前苍石没,浦外湖沙细”中,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达到了顶峰。苍老的石头和细腻的湖沙,都成为诗人的画布上的色彩。而“向晚宴且久,孤舟囧然逝”则透露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怀,即便是独自一人在船上,也能享受这份静谧。

最后,“云留西北客,气歇东南帝。独有萋萋心,谁知怨芳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的时光的留恋和哀愁。西北的云彩似乎也在为旅人留住脚步,而东南的气息则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慵懒。萋萋之心,指的是那些不易觉察的心绪,它们藏匿于平淡生活中,只有诗人才会捕捉到这种对美好时光的怨忿。

这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摹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功力。

收录诗词(41)

崔国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交往,品茶评水,一时传为佳话。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国辅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

  • 籍贯:吴郡(今苏州)
  • 生卒年:726

相关古诗词

魏宫词

朝日照红妆,拟上铜雀台。

画眉犹未了,魏帝使人催。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其一)

清景同千里,寒光尽一年。

竟天多雁过,通夕少人眠。

照别江楼上,添愁野帐前。

隋侯恩未报,犹有夜珠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其二)

四时皆有月,一夜独当秋。

照耀初含露,裴回正满楼。

遥连雪山净,迥入锦江流。

愿以清光末,年年许从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

宾阁玳筵开,通宵递玉杯。

尘随歌扇起,雪逐舞衣回。

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令君敦宿好,更为一裴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