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朝日照红妆,拟上铜雀台。
画眉犹未了,魏帝使人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贵妇在早晨化妆的情景,通过她的形象展现了当时宫廷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诗中的“朝日照红妆”一句,用鲜明的对比色彩渲染出了室内外光影的交织,更突显了贵妇容颜的艳丽。
“拟上铜雀台”则是用历史典故来烘托气氛。铜雀台是三国时期曹操所建,后成为游览之地,也象征着权力和奢华的高度集中。在这里,这位贵妇想要登台远眺,显示了她对权势和美景的向往。
“画眉犹未了”一句,则透露了贵妇在精心打扮自己的过程中,脸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被重视,以至于连画眉这样的细小之事也要反复推敲,表现出对完美外表的追求。
最后,“魏帝使人催”则揭示了宫廷中的权力与压力。贵妇虽然在打扮自己,但她并没有完全的自由,而是受到皇帝即“魏帝”的控制和安排。这也暗示了,尽管贵妇地位尊贵,她的行为仍受制于更高一层的权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古代宫廷女性的生活片段,以及她们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同时,也反映出权力结构对个人生活的深远影响。
不详
唐代诗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交往,品茶评水,一时传为佳话。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国辅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
清景同千里,寒光尽一年。
竟天多雁过,通夕少人眠。
照别江楼上,添愁野帐前。
隋侯恩未报,犹有夜珠圆。
四时皆有月,一夜独当秋。
照耀初含露,裴回正满楼。
遥连雪山净,迥入锦江流。
愿以清光末,年年许从游。
宾阁玳筵开,通宵递玉杯。
尘随歌扇起,雪逐舞衣回。
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令君敦宿好,更为一裴回。
偏郡隔云岑,回溪路更深。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野笋资公膳,山花慰客心。
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