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故李秀才居

曾醉笙歌日正迟,醉中相送易前期。

橘花满地人亡后,菰叶连天雁过时。

琴倚旧窗尘漠漠,剑埋新冢草离离。

河桥酒熟平生事,更向东流奠一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曾在笙歌曼舞中沉醉,那时日光正好,悠然迟缓,酒醉中约定再会似乎轻易可期。
橘树花开满地,斯人已逝之后,芦苇叶绵延至天边,大雁飞过正当此时。
古琴倚靠在旧窗边,积满了尘埃,剑被埋在新坟之中,坟头青草茂密,一片离离之景。
站在河桥上,想起平生往事,那里的酒已熟,更想向东流的水,献上一杯,祭奠往昔。

注释

曾醉:曾经沉醉。
笙歌:音乐和歌声,代指宴会的欢乐气氛。
日正迟:时间缓慢流逝,意指享受悠闲时光。
易前期:容易约定将来的相聚时间。
橘花:橘树的花,此处象征生机或哀悼之美。
人亡:人死亡,离去。
菰叶:即芦苇叶,形容荒凉或时间的延续。
雁过时:大雁飞过,常寓意季节变换或旅途。
琴倚:琴靠着,暗示物是人非。
旧窗:昔日的窗户,代表过去的时光。
尘漠漠:尘土遍布,形容久未有人打理。
剑埋:剑被埋葬,象征英雄或壮志的终结。
新冢:新坟,指死者安息之地。
草离离:草木茂盛,覆盖坟墓,表现凄凉景象。
河桥:河边的桥,也可理解为人生某个阶段的象征。
酒熟:酒已酿好,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或回忆清晰。
平生事:一生中的事情,指过往的经历。
奠一卮:奠,祭祀;卮,古代酒器,此指献上一杯酒以示纪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哀愁和对逝去岁月的无奈。

"曾醉笙歌日正迟,醉中相送易前期"两句,透露出诗人曾经在欢乐的宴席上与朋友们畅饮作别,但现在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成为过去。"醉"字暗示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情绪。

接着的"橘花满地人亡后,菰叶连天雁过时"两句,则描绘了一个凄凉的景象。橘花通常象征着美好而又脆弱的人生,人们在欢乐中离去,留下的是空寂的花落满地,而远处传来的鹅鸣声,更增添了一种秋天的萧瑟感。

"琴倚旧窗尘漠漠,剑埋新冢草离离"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琴是一种文人的象征,而被尘封则意味着文化和艺术的淡忘;剑是武士的象征,被草覆盖则表示了往日英勇的事迹已经被时间所掩埋。

最后,"河桥酒熟平生事,更向东流奠一卮"两句,是诗人在对过往的回顾中,提起了自己生命中的某些事件,虽然这些事件已成为过去,但依然能够在心中留下一些印记。"更向东流奠一卮"则是在表达一种对时间流逝、事物变迁的无奈和顺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哲理。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题倪处士旧居

儒翁九十馀,旧向此山居。

生寄一壶酒,死留千卷书。

槛摧新竹少,池浅故莲疏。

但有子孙在,带经还荷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题崇圣寺

西林本行殿,池榭日坡陁。

雨过水初涨,云开山渐多。

晓街垂御柳,秋院闭宫莎。

借问龙归处,鼎湖空碧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题崔处士山居

坐穷今古掩书堂,二顷湖田一半荒。

荆树有花兄弟乐,橘林无实子孙忙。

龙归晓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自香。

向夜欲归心万里,故园松月更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舒女庙

山乐来迎去不言,庙前高柳水禽喧。

绮罗无色雨侵帐,珠翠有声风绕幡。

妆镜尚疑山月满,寝屏犹认野花繁。

孤舟梦断行云散,何限离心寄晓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