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崔处士山居

坐穷今古掩书堂,二顷湖田一半荒。

荆树有花兄弟乐,橘林无实子孙忙。

龙归晓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自香。

向夜欲归心万里,故园松月更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静坐书房通古今天下事,可惜那两顷湖边良田已半荒废。
看到荆树开花想起兄弟间欢聚的乐趣,而那橘林未结果子孙们已忙碌不休。
晨龙归巢山洞云气还湿润,麝香鹿过春山草地自然留香。
夜晚欲归心绪已飞越万水千山,故乡的松月景色应是更加青翠苍茫。

注释

坐穷:静坐探究至极。
今古:古今之事。
掩书堂:在书房中。
二顷:指大量,泛指很多。
湖田:湖边的田地。
一半荒:大部分荒废。
荆树:常用来比喻兄弟之情。
有花:比喻兄弟和乐。
兄弟乐:兄弟之间的欢乐时光。
橘林:此处可能象征家族产业。
无实:没有结果,比喻未见成效或子嗣不旺。
子孙忙:后辈忙碌不停。
龙归:龙回到居住的地方,比喻晨时景象。
晓洞:清晨的洞穴。
云犹湿:云气还带有湿度,形容早晨清新。
麝过:麝香鹿走过。
春山:春天的山野。
草自香:草木自然散发香气。
向夜:临近夜晚。
欲归:想要回家。
心万里:心绪已远,形容思乡心切。
故园:故乡。
松月:松树与月光,代指故乡的景致。
更苍苍:更加青翠、深远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人的生活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开篇“坐穷今古掩书堂”,设定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环境,其中“穷”字不仅指物质上的贫困,也暗示了一种精神上的超脱与淡泊。紧接着,“二顷湖田一半荒”,则描绘出一片半耕半读的田园生活,反映了隐逸者对待人生态度的选择。

“荆树有花兄弟乐,橘林无实子孙忙”两句,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象,更蕴含着诗人的哲思。荆树开花虽不华丽,却能给人带来简单的快乐;而橘林虽无果实,但后代的繁衍也是家族延续的希望。这里体现了对生命价值和家庭责任的思考。

“龙归晓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自香”两句,则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龙归洞的云雾在清晨仍然濡湿,而麝(一种香气浓郁的动物)经过春日的山野,让草木散发出自然的芬芳。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欣赏,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向夜欲归心万里,故园松月更苍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在夜色降临之际,心中萌生归家的渴望,而那遥远家园中的松树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更加苍老和深邃。这里流露出一种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细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同时也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题舒女庙

山乐来迎去不言,庙前高柳水禽喧。

绮罗无色雨侵帐,珠翠有声风绕幡。

妆镜尚疑山月满,寝屏犹认野花繁。

孤舟梦断行云散,何限离心寄晓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题勤尊师历阳山居

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潜识子房心。

苍鹰出塞胡尘灭,白鹤还乡楚水深。

春坼酒瓶浮药气,晚携棋局带松阴。

鸡笼山上云多处,自斸黄精不可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愁

聚散竟无形,回肠百结成。

古今销不得,离别觉潜生。

降虏将军思,穷秋远客情。

何人更憔悴,落第泣秦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灞西骆隐士

磻溪连灞水,商岭接秦山。

青汉不回驾,白云长掩关。

雀喧知鹤静,凫戏识鸥闲。

却笑南昌尉,悠悠城市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