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六十九)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独酌时。

一盏两盏至三盏,五题七题或十题。

只知人事是太古,不信我身非伏羲。

为幸居多宜自乐,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是喜欢吟诗,诗是他独自饮酒时的创作。
他一杯又一杯,有时喝到三杯,或者五题、七题甚至十题的诗作。
他深信世间人事如同远古时代,不相信自己不是伏羲般的人物。
他庆幸能有这样生活,应该自得其乐,欧阳修并非只是爱好吟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吟诗:古代文人的一种文学活动,即作诗。
太古:古代,远古时期。
伏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始祖,象征着开天辟地的创世人物。
居多:大多数时候。
自乐:自我愉悦,享受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第六十九首,邵雍以诗表达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中,诗人邵雍并非单纯喜好吟诗,而是通过诗歌创作来排遣独酌时的时光。他饮酒自斟,从一盏到三盏,甚至更多,边饮边作诗,题目数量不拘,显示出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法则的追求。

“只知人事是太古,不信我身非伏羲”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认识,认为世间人事如同远古般永恒,而自己仿佛是伏羲一样的先贤,超脱于世俗之外。诗人强调,能有幸过这样的生活,应该自得其乐,享受这种与世无争的宁静。

最后再次点题,“尧夫非是爱吟诗”,重申前面的观点,诗人并非单纯为了吟诗而吟诗,而是借诗抒怀,寻找内心的平静与乐趣。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五十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赞易时。

火在内而刑寡妻,风行外而令庶黎。

老成人为福之基,騃孺子为祸之梯。

此理昭然多不知,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四十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晚望时。

恰见花开便花谢,才闻春至又春归。

流莺啼处春犹在,杜宇来时花已飞。

春至花开春去谢,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六十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春尽时。

有意落花犹去住,无情流水任东西。

莺传信处音声切,燕诉冤时言语低。

似此误人事多少,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八十四)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爱月时。

松上见时偏淡洁,怀中照处特光辉。

何如亭午更休转,不奈才圆又却亏。

青女素娥应有恨,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