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院

松下轩廊竹下房,暖檐晴日满绳床。

净名居士经三卷,荣启先生琴一张。

老去齿衰嫌橘醋,病来肺渴觉茶香。

有时闲酌无人伴,独自腾腾入醉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松树下的长廊和竹子环绕的房间,晴天时温暖的阳光洒满竹席。
净名居士静心研读三卷经书,荣启先生独自弹奏着一张琴。
年老牙齿松动不喜欢酸涩的橘醋,病后肺热更感到茶的香气。
有时闲来无事无人作伴,就独自沉醉在酒乡之中。

注释

松下轩廊:松树下的走廊或小屋,常常是隐士或文人雅士的居所。
竹下房:竹林中的屋子,给人清幽之感。
净名居士:佛教中的人物,这里可能指代诗中的隐士。
荣启先生:可能是诗中的人物,一位爱好音乐的文人。
齿衰:牙齿老化,表示年岁已大。
橘醋:一种酸味食品,古人常用来助消化。
肺渴:中医术语,形容因病导致口干舌燥,需多饮茶水。
茶香:茶的香气,这里暗示品茗带来的舒适感。
腾腾:形容轻松自在的状态,这里指饮酒时的愉悦感。
醉乡:指沉醉于酒的世界,象征着忘忧的境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文人的宁静生活情景。开篇“松下轩廊竹下房,暖檐晴日满绳床”便营造出一个安逸自在的环境,松树和竹子常象征着幽深与清雅,而轩廊和竹下房则是隐士或文人居所的常见描写。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床上,给人以温暖舒适之感。

接着“净名居士经三卷,荣启先生琴一张”显示了主人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净名居士”可能是指诗人自己,而“经三卷”则表明其对佛教典籍或其他经书有所研究。而“荣启先生琴一张”则说明主人公不仅喜好读书,还擅长弹琴,且琴艺不俗。

中间两句“老去齿衰嫌橘醋,病来肺渴觉茶香”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齿衰),可能口味变得挑剔,不再喜欢强烈的酸味(橘醋)。而在生病期间,内心则更加渴望清淡之物,如茶水的香气。

末了两句“有时闲酌无人伴,独自腾腾入醉乡”则表达了诗人偶尔饮酒以遣散寂寞的心境。尽管身边无人相伴,但在悠然的酒意中,他仍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快乐和自由。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如何在书籍、音乐与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节,白居易展现了自己追求简约而内涵深厚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代人赠王员外

好在王员外,平生记得不。

共赊黄叟酒,同上莫愁楼。

静接殷勤语,狂随烂熳游。

那知今日眼,相见冷于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代诸妓赠送周判官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

莫汎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

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代梦得吟

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太半无。

世上争先从尽汝,人间斗在不如吾。

竿头已到应难久,局势虽迟未必输。

不见山苗与林叶,迎春先绿亦先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

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

一纸展看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

蕤宾掩抑娇多怨,散水玲珑峭更清。

珠颗泪沾金捍拨,红妆弟子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