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好在王员外,平生记得不。
共赊黄叟酒,同上莫愁楼。
静接殷勤语,狂随烂熳游。
那知今日眼,相见冷于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开篇“好在王员外,平生记得不”表达了对朋友王员外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共同经历的难忘回忆。“共赊黄叟酒,同上莫愁楼”则具体描绘了两人曾一起饮酒、登高望远的情景,黄叟是古时的一种名贵之酒,而莫愁楼则是一个可以放眼远望的地方,这里象征着朋友间的欢乐和无忧无虑。
“静接殷勤语,狂随烂熳游”进一步展现了两人的深厚友情,"静接殷勤语"表明他们曾有许多柔和而真挚的交谈,而"狂随烂熳游"则描绘了一种放纵不羁、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然而,“那知今日眼,相见冷于秋”却突然转折,表达了时光易逝和情感淡漠。"那知"是一种感慨的叹息,而“今日眼”则是指现在的眼光,与过去相比显得冰冷疏远。"相见冷于秋"则用秋天的萧瑟来比喻现今的相遇之冷淡,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后友情的变化和淡化。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过去美好的友谊,也抒发了对于现实中的疏远与冷漠的感慨。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
莫汎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
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太半无。
世上争先从尽汝,人间斗在不如吾。
竿头已到应难久,局势虽迟未必输。
不见山苗与林叶,迎春先绿亦先枯。
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
一纸展看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
蕤宾掩抑娇多怨,散水玲珑峭更清。
珠颗泪沾金捍拨,红妆弟子不胜情。
不矜轩冕爱林泉,许到池头一醉眠。
已遣平治行药径,兼教扫拂钓鱼船。
应将笔砚随诗主,定有笙歌伴酒仙。
祗候高情无别物,苍苔石笋白花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