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梦得吟

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太半无。

世上争先从尽汝,人间斗在不如吾。

竿头已到应难久,局势虽迟未必输。

不见山苗与林叶,迎春先绿亦先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后来命运转变,有些人变得高贵,同辈中大多已凋零消失。
世间争强好胜的都是你,人间的斗争中很少有人能胜过我。
虽然你现在处于优势地位可能不会持久,局势虽晚但未必会输。
看看那些山苗和林叶,春天来时先绿的也先枯萎。

注释

后来:指时间过去后。
三分贵:形容地位或身份变得高贵。
凋零:死亡,消失。
太半无:大部分都没有了。
世上争先:世间人们争先恐后。
人间斗在:人间的竞争仍在继续。
竿头已到:比喻已经达到很高的位置。
应难久:可能难以长久保持。
局势虽迟未必输:即使起步晚,也可能最终获胜。
山苗:山上的幼苗,象征新生事物。
林叶:森林的叶子,代表普遍的事物。
迎春先绿亦先枯:早春时先变绿的植物也先枯黄,寓意事物发展有其周期性。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代梦得吟》。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朋友或同辈中人变化、竞争以及个人立场坚持的一种情感抒发。

"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太半无。" 这两句描绘了时光流转之下,人事变迁的现实。诗人提到“变化”指的是朋友或同辈中人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可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地位或者是因为环境的压力所致;而“三分贵”则表明在这变化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变得更加尊贵和显赫。接着,“同辈凋零太半无”则是一种悲观的态度,认为大多数人都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凋零,剩下的可能已经不多。

"世上争先从尽汝,人间斗在不如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竞争现象的看法。他观察到世人都在争取先机,而这种争夺仿佛无休止;但他自己则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意加入这无谓的斗争,认为与其它人的比较之中,他是独一无二的。

"竿头已到应难久,局势虽迟未必输。"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持和乐观。他用“竿头”比喻时间的推移,虽然外界可能认为他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但他相信即使形势不利,也不一定会失败。

最后,“不见山苗与林叶,迎春先绿亦先枯。”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来隐喻人生。诗人没有看到山间的幼苗或树林中新生的叶子,这可能意味着他对外界的变化和发展缺乏观察,也可能是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脱节。即使迎接春天,先绿的植物最终也会枯萎,这是一种对生长、变化以及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坚守自我。他既观察到了世间的无常,也表达了面对这些变迁时保持自己的坚定立场。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

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

一纸展看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

蕤宾掩抑娇多怨,散水玲珑峭更清。

珠颗泪沾金捍拨,红妆弟子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令狐尚书许过弊居先赠长句

不矜轩冕爱林泉,许到池头一醉眠。

已遣平治行药径,兼教扫拂钓鱼船。

应将笔砚随诗主,定有笙歌伴酒仙。

祗候高情无别物,苍苔石笋白花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令狐相公与梦得交情素深眷予分亦不浅一闻薨逝相顾泫然旋有使来得前月未殁之前数日书及诗寄赠梦得哀吟悲叹寄情于诗诗成示予感而继和

缄题重叠语殷勤,存没交亲自此分。

前月使来犹理命,今朝诗到是遗文。

银钩见晚书无报,玉树埋深哭不闻。

最感一行绝笔字,尚言千万乐天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令狐相公拜尚书后有喜从镇归朝之作刘郎中先和因以继之

车骑新从梁苑回,履声佩响入中台。

凤池望在终重去,龙节功成且纳来。

金勒最宜乘雪出,玉觞何必待花开。

尚书首唱郎中和,不计官资只计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