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其十)

尽云天鉴迩,昭昭奚所亲。

尽云天听卑,号号如无闻。

江汉何滔滔,草木何芸芸。

人外有青山,青山多白云。

茅茨共麋鹿,宫阙齐秋旻。

秋旻不可逼,麋鹿常为群。

岂不乐麋鹿,麋鹿犹畏人。

万古只如此,始尽介然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以及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联“尽云天鉴迩,昭昭奚所亲”与“尽云天听卑,号号如无闻”,通过对比云天的高远与低下的声音,隐喻了人世间的真理与世俗的喧嚣,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渴望与对世俗声音的忽视。

接着,“江汉何滔滔,草木何芸芸”描绘了江河浩荡、草木繁茂的自然景观,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宇宙的广阔。而“人外有青山,青山多白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将人置于自然之中,暗示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与自然的永恒。

“茅茨共麋鹿,宫阙齐秋旻”一句,将简陋的茅屋与自由的麋鹿与豪华的宫殿并置,暗含了对生活状态的反思,无论是简朴还是奢华,都如同自然界的常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洞察。

“秋旻不可逼,麋鹿常为群”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不可侵犯性,而“岂不乐麋鹿,麋鹿犹畏人”则表达了对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忧虑,即使麋鹿这样的动物也害怕人类的干扰。

最后,“万古只如此,始尽介然心”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宇宙的规律与自然的法则始终不变,人应当保持内心的独立与纯净,顺应自然,超越世俗的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诗十九首(其十一)

人生必有死,衰迈寻病老。

少壮矢四方,驾言向燕赵。

笙竽连夜动,娱情不觉晓。

有客倾盖交,劝我立身好。

中路遽回车,黾勉先贤蚤。

荣名勒朝堂,宾从行尘扰。

本所获生平,须鬓忽已皓。

韩众安可亲,三万亦难保。

念此当何为,自托岂无道。

形式: 古风

古诗十九首(其十二)

衰草曾几何,盼盼春已绿。

百草向人欣,黄莺啭深谷。

会当秾李期,士女争相逐。

晨朝行泥中,日夕贮金屋。

恩遇亦靡常,君情多反覆。

絺绤不可风,古人其何赎。

音响非不谐,悽惋托丝竹。

弦断伫遥夜,沉吟空踯躅。

秋水照颜鬓,忧多损冰玉。

回忆春燕归,感化成衰辱。

不如未嫁时,素裳聊以服。

形式: 古风

古诗十九首(其十三)

极寿鲜至百,城隍故复新。

知见留世间,国土迁人民。

浩浩阴风吹,凛凛松柏身。

已死勿复道,未死谁与陈。

未死笑已死,今人犹昔人。

智者向我言,人生如浮云。

豪杰与圣贤,终焉成灰尘。

丹液多所误,浮丘空有名。

有酒但须乐,安问毁且成。

此语不知道,大道忘身形。

彭殇岂足计,玄妙匪其珍。

荣枯还大化,所赖吾有心。

汎汎难为谋,抚弦鸣素琴。

形式: 古风

古诗十九首(其十四)

更有游宕子,感化思乡邻。

岂知乡中土,亦有松下人。

久客伤新死,还家悲旧亲。

远道羡村井,故里怜他津。

人情相去住,欣戚同一真。

知且不可移,格格谁与平。

安得庖丁刃,为君易其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