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氏池亭

断崖青松林,林下覆烟草。

一径扪绿萝,数里寻芳藻。

岩开野人屋,结构凭孤岛。

石断寒泉流,亭幽翠巘绕。

攫拿龙虎状,宛若鬼神造。

隔崖闻湍声,当窗见夕照。

巴南绝景处,胜似东溪好。

万籁清心胸,孤云豁烦恼。

樽邀骢马客,写物穷探讨。

琴匣闲时开,柴门不须锁。

孰云造化工,永与天地保。

长揖谢王侯,尘氛徒浩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壮丽的山水画卷,充满了自然之美与超脱之感。诗人陆于城以细腻的笔触,将自己置身于巴南的绝美景色之中,通过断崖、青松、绿萝、野人家屋、寒泉、翠巘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首句“断崖青松林,林下覆烟草”描绘了山崖上青松林立,林间烟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一径扪绿萝,数里寻芳藻”则展现了诗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前行,探寻着沿途的美丽景色,绿萝覆盖的路径与芳草相映成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岩开野人屋,结构凭孤岛”描绘了岩石之上,有一座由野人居住的房屋,其建筑依附于孤岛之上,显得既原始又独特。随后,“石断寒泉流,亭幽翠巘绕”则展示了泉水从岩石中流出,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山峦,一座亭子静静地坐落在其中,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接下来的“攫拿龙虎状,宛若鬼神造”描述了山石形态各异,仿佛是龙虎的姿态,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隔崖闻湍声,当窗见夕照”则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的结合。

“巴南绝景处,胜似东溪好”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叹,认为这里比东溪更加迷人。接下来的“万籁清心胸,孤云豁烦恼”则揭示了诗人在此地的心境变化,自然之美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烦恼得以释放。

最后,“樽邀骢马客,写物穷探讨”描绘了诗人邀请朋友一同欣赏美景,深入探讨自然之奥秘。而“琴匣闲时开,柴门不须锁”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即使在闲暇之时也能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门户大开,象征着心灵的开放与自由。

“孰云造化工,永与天地保”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创造者的敬畏之情,认为这种美丽与和谐是永恒的,与天地同存。而“长揖谢王侯,尘氛徒浩渺”则是诗人对世俗权力的淡然态度,选择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与自我超越的过程。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

陆于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孙氏池亭得小字

冥冥造化意,似见元气兆。

不然此中石,诡怪安能了。

刻划如为人,幽奇若争巧。

虎卧溪势长,龙存鼎形小。

诛茅得此地,胜概纷夭矫。

东南引一水,又出人意表。

泻溜无冬春,漰奔极昏晓。

跳波骇潜虬,溅珠湿飞鸟。

主人去城市,崖谷情悄悄。

涧户云溶溶,山窗风袅袅。

孤城重颜谢,柱史才江鲍。

共美崖壑游,题诗石林杪。

形式: 古风

大云洞

十年踪迹住湟关,占得幽奇水石间。

纵使王孙多富贵,有钱无处买江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闲居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清风为扫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过溪口广慈院

五马重来溪口寺,惟将属吏与门僧。

盘云野径行千里,送目危台上百层。

岩桧影寒犹带雪,溪流声涩未销冰。

寻常地远无因到,空愧躬良二老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