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虎

眼光百步透林寒,抵死嗔人守九关。

只道草中藏白额,岂知世上有黄间。

才闻父老愁三害,倏见熊罴寝一班。

寄谢咸阳叹黄犬,何如雾豹隐南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射虎》以赵秉文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狩猎场景,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寓意。开篇“眼光百步透林寒”一句,形象地展现了猎手锐利的目光穿透寒冷的树林,预示着猎物的踪迹即将被发现。接着,“抵死嗔人守九关”则暗示了猎手对守卫者(可能是指其他动物或自然界的守护力量)的挑战与对抗,展现出一种勇往直前的决心。

“只道草中藏白额,岂知世上有黄间。”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猎物比作隐藏在草丛中的老虎(白额),同时又暗指世间存在着更难以捉摸的危险(黄间)。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复杂性,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未知世界和潜在威胁的思考。

“才闻父老愁三害,倏见熊罴寝一班。”这两句诗通过“父老”的视角,揭示了社会上存在的三大祸害,而“熊罴寝一班”则象征着猎手的出现,能够暂时平息这些祸害。这里不仅体现了猎手的英勇,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正义与力量的渴望。

最后,“寄谢咸阳叹黄犬,何如雾豹隐南山。”这两句诗以历史典故为引,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对比:与其像黄犬一样在咸阳受尽屈辱,不如像雾豹一样隐匿于南山,自由自在。这种对比不仅深化了主题,也赋予了诗歌更多的哲学意味,引导读者思考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射虎》诗不仅描绘了狩猎的激烈场面,还蕴含了对社会、人性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赵秉文作为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冬至

天时人事不难量,消尽群阴又一阳。

千里家山凭梦到,数茎白发为愁长。

老来度日惟经卷,病后关心祗药方。

六十之年今过五,不须苦死问行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菊二首(其一)

水冷云疏木叶黄,绕篱目送雁南翔。

酒倾桑落林庐静,秋入骚人齿颊香。

人惜后期沾雨露,天教晚节傲风霜。

凭谁寄语陶元亮,不为南山兴自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菊二首(其二)

西风吹叶静千林,独有幽香伴苦吟。

细叶宫槐舒碧皱,小花佛顶晕黄深。

谁怜细雨情何限,可忍清霜瘦不禁。

寄语儿曹莫轻折,重阳留待付孤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九月十一日夜对月

无花无酒过重阳,转觉闲居兴味长。

明月岂随人薄厚,黄花不逐世炎凉。

闰年节晚初过雁,老境衾寒知有霜。

清境唤回蝴蝶梦,起寻竹影据胡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