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山中寄池州李常侍

近来参谒陡生疏,因向云山僻处居。

出为羁孤营粝食,归同弟侄读生书。

风凋古木秋阴薄,月满寒山夜景虚。

但得中兴知己在,算应身未老樵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最近去拜访变得生疏了,因为我在偏远的山林间居住。
出门在外,我独自一人过着简朴的生活,回家后与侄子侄女一起读书学习。
秋风吹过,古老的树木显得更加萧瑟,月光洒满寒冷的山峦,夜晚景象空旷。
只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支持,即使身为樵夫渔夫,我也觉得人生并未衰老。

注释

近来:最近。
参谒:拜访。
陡生疏:突然变得生疏。
云山:高山云雾。
僻处:偏远的地方。
出:出门。
羁孤:孤独。
营:维持。
粝食:粗陋的食物。
归:回家。
弟侄:侄子侄女。
风凋:秋风吹落。
古木:古老的树木。
秋阴薄:秋意凄凉。
月满:月光满溢。
寒山:寒冷的山。
夜景虚:夜晚景色空旷。
但得:只要。
中兴:国家振兴。
知己:知心朋友。
算应:想来。
身未老:身体还未衰老。
樵渔:打柴捕鱼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分子理想状态的向往和赞美。开篇“近来参谒陡生疏,因向云山僻处居”两句,说明诗人最近拜访了一位隐士,并因此决定自己也到偏远的云山去居住。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追求,也是对一种精神状态的向往。

“出为羁孤营粝食,归同弟侄读生书”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在山中的简单生活。白天可能参与一些农业劳动,以获得粗茶淡饭;晚上则与家人一起阅读,这种宁静而有序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的重视。

“风凋古木秋阴薄,月满寒山夜景虚”两句,是对秋日山中自然景色的描绘。古木在秋风中变得枯萎,树荫稀薄,而清冷的月光照亮了寂静的山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但得中兴知己在,算应身未老樵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志同道合者的珍视。在这个偏僻的山中,有理解自己的人存在,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即便年岁已高,也不觉得自己过时,因为有志同道合之士相伴。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山居生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和知识理想的思想情怀。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秋日山中寄李处士

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

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

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秋日怀九华旧居

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

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

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秋日闲居寄先达

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鬓上知。

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

风驱早雁冲湖色,雨挫残蝉点柳枝。

自古书生也如此,独堪惆怅是明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日卧病

浮世浮名能几何,致身流落向天涯。

少年心壮轻为客,一日病来思在家。

山顶老猿啼古木,渡头新雁下平沙。

不堪吟罢西风起,黄叶满庭寒日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