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十三)

小人虽嗜学,岁月空屡勤。

同门尽鸳鸾,登瀛校书芸。

嗟余老西河,索居久离群。

从龙从上下,愧彼油油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我虽然热爱学习,但时光流逝却无所收获。
同学都像鸳鸯和鸾鸟般出类拔萃,在学术殿堂中勤奋研读。
我感叹自己在西河老去,孤独已久,远离了群体。
我追随龙凤之尊,却深感惭愧,如同那默默无闻的浮云。

注释

小人:谦称自己。
嗜学:非常爱好学习。
岁月:时间。
空:白白地。
屡勤:多次努力。
同门:同学。
鸳鸾:比喻优秀的人才。
登瀛:登上学术的巅峰。
校书芸:在学术研究中勤奋。
嗟余:我叹息。
老西河:指诗人所在的地方或代指年老。
索居:孤独居住。
离群:离开群体。
从龙:比喻追随尊贵者。
下:下位者。
愧:感到惭愧。
彼:那。
油油云:形容默默无闻、不起眼。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学业和友人渴望的诗句。首先,“小人虽嗜学,岁月空屡勤”表明诗人虽然热爱学习,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努力似乎并未带来满意的成果。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对于学业的执着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接着,“同门尽鸳鸾,登瀛校书芸”描绘了一个充满才华与智慧的学习环境。这里的“同门”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而“鸳鸾”则是比喻这些人才华横溢,犹如神话中的瑞兽。“登瀛校书芸”则强调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诗人随后写到,“嗟余老西河,索居久离群”,表达了自己年岁渐长,对于远离同侪、独自居住在西河之滨的感慨。这里流露出一丝孤寂与怀念。

最后两句“从龙从上下,愧彼油油云”则是诗人对于无法达到那些才华横溢之人的境界而感到惭愧。“从龙从上下”可能是指追随着智者或高手的足迹,而“愧彼油油云”则表达了一种对比中产生的情感,似乎那些如同云一般飘逸的人物,让诗人更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学术追求和友情的珍贵,也透露出对于个人能力局限与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十二)

迩臣均劳逸,方面乃毗倚。

细人怙权宠,补外习为耻。

馀杭股肱郡,湖山真信美。

意雅如望之,肯效倪若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十一)

吴越控岛夷,东南一都会。

淫风旧倡靡,懦俗无慷慨。

除弊在躬行,报政可立待。

类非俗吏能,千龄树遗爱。

形式: 古风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十)

先生如蓍龟,万事可告犹。

勋业轻黄屋,得贤方解忧。

念昔汇征日,民瘼庶有瘳。

莫赋归去来,衮衣或能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九)

公去吾道辱,公来吾道荣。

生民系休戚,国势随重轻。

先生如九鼎,坐折奸宄萌。

天如欲平治,用舍若为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