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都监新亭

高氏创高亭,亭因地得名。

半空云咫尺,百里镜分明。

襟带山围陕,咽喉地接京。

昼闲多待士,时静少论兵。

钟磬闻莲舍,枪旗见柳营。

吾庐正相望,不似在重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高氏建造了一座高亭,亭子的名字就源于它所在的地方。
近处的云仿佛触手可及,百里之外的景色清晰如镜。
这里山环水绕,地理位置重要,连接着京城。
白天悠闲时常常接待士人,宁静时刻则少有谈论战事。
寺庙的钟磬声从莲花舍传来,军营的旗帜在柳树间可见。
我的居所正好与这座亭子相对,感觉并不像身处繁华的都市之中。

注释

高氏:指高姓家族。
地得名:根据地势命名。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镜分明:像镜子一样清晰。
襟带:形容山水环绕。
咽喉:交通要道,比喻关键位置。
待士:接待士人。
论兵:讨论军事。
莲舍:指寺庙或僧舍。
柳营:借指军营。
正相望:正对面。
重城:繁华的大城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所作的《题高都监新亭》。诗中,诗人描绘了高氏新建的亭子,取名为"高亭",其地理位置优越,仿佛半空中与云层相近,视野开阔,百里之外的景象清晰如镜。周围山川襟带,地理位置重要,连接着京城。白天,这里宁静宜人,常常有士人来访,讨论的议题以学术和人文为主,而非军事。远处传来寺庙的钟磬声,近处则可见到军营的枪旗,显示出既有文雅之气,又有军事气象。诗人的居所正好可以眺望这座新亭,与繁华都市形成对比,显得格外宁静。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写景和叙事,展现了新亭的环境特色以及诗人对这里的赞赏和向往之情。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赠长安知县陈尧佐

少作长安宰,寻常似隐夫。

琴书家惯有,杖印客疑无。

锦水心虽役,圭峰眼不辜。

闲签归业状,贫典旧山图。

酒为廉犹断,棋因让忽输。

即看联雁序,相继在蓬壶。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赠陕县薛偕主簿

少年来作簿,英俊复谁如。

好事虽闻旧,能官不觉初。

耽忧因稼穑,废寝为诗书。

客恋门前住,民欣部内居。

亲科公舍竹,教种职田蔬。

异日厅应锁,清才本有馀。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乙巳岁郊天后作

万物尽熙熙,郊天礼毕时。

安边文教远,过海赦书迟。

南牧虽无也,东封合有之。

茅堂自歌咏,何必向丹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三门留题

何由通九曲,始自凿三门。

夏禹功如小,东溟位岂尊。

鼋鼍当日窟,鸡犬此时村。

涡恐和山漩,涛疑若石奔。

势愁舂地轴,声想震天阍。

寺庙中流耸,烟云两岸屯。

楼台疑蜃吐,舟楫畏鲸吞。

游客虽惊险,居僧不厌喧。

如潮无振鹭,似峡欠啼猿。

孤店经商少,雄司漕运繁。

人家无钓具,鸟道有䉡痕。

丧胆寻遗迹,伤心吊溺魂。

坼城唐记列,砥柱祖名存。

况复诗书载,狂题愧雅言。

形式: 排律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