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凫矶江馆

风雪晴来岁欲除,孤舟晚下意何如。

月当轩色湖平后,雁断云声夜起初。

傍晓管弦何处静,犯寒杨柳绕津疏。

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风停雪住新的一年将近,傍晚时分我独自划船心情如何。
月光洒满湖面,夜晚开始,大雁消失在云层中,传来阵阵叫声。
临近拂晓,何处的音乐和弦声渐息,寒冷中稀疏的杨柳环绕渡口。
在东溪边的三间茅屋里,我的归隐生活只有竹子和书籍陪伴。

注释

风雪晴来:风停雪住。
岁欲除:新的一年将近。
孤舟晚下:傍晚时分独自划船。
月当轩色:月光洒满湖面。
湖平后:湖面平静之后。
雁断云声:大雁消失在云层中的叫声。
傍晓:临近拂晓。
管弦何处静:何处的音乐和弦声渐息。
犯寒杨柳:寒冷中的杨柳。
三间茅屋:三间简陋的茅屋。
东溪上:在东溪边。
归去生涯:归隐生活。
竹与书:竹子和书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初晴的冬日景象,诗人在孤独的小船上体验着岁末的凄凉。"风雪晴来岁欲除"一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季节更迭和自然界的变换,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年华的更替。

"孤舟晚下意何如",诗人在小船上徘徊,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这里的“意”字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世界,是对景物描写之后深层次的情感流露。

接下来的"月当轩色湖平后"一句,则是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月光洒在静谧的湖面上,水天相接,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寂寞的画面。"雁断云声夜起初"则是在这个宁静的背景中突出了远处传来的雁鸣声,增加了一种动感和空间感。

诗人随后写道:"傍晓管弦何处静",这里的“傍晓”意味着黎明前的那段时间,是最为寂寞的时刻。"管弦"则是古代乐器之一,这里用以形容夜深人静之时的笛声或琴声所在,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艺术的眷恋与向往。

"犯寒杨柳绕津疏"一句,则描写了一种冷清而又略带生机的景象。"犯寒"形容杨柳在严冬中依然顽强地生长,显示了生命力与希望,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情怀。

最后两句"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满足。"三间茅屋"是简单而又充满诗意的居所,"东溪"则提供了一种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归去生涯竹与书"表明诗人将在这个环境中过上一段平静的时光,以竹和书为伴。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孤独、艺术和自然的深切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经无锡县醉后吟

客过无名姓,扁舟系柳阴。

穷秋南国泪,残日故乡心。

京洛衣尘在,江湖酒病深。

何须觅陶令,乘醉自横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经汉武泉

芙蓉苑里起清秋,汉武泉声落御沟。

他日江山映蓬鬓,二年杨柳别渔舟。

竹间驻马题诗去,物外何人识醉游。

尽把归心付红叶,晚来随水向东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虎丘寺赠渔处士

兰若云深处,前年客重过。

岩空秋色动,水阔夕阳多。

早负江湖志,今如鬓发何。

唯思闲胜我,钓艇在烟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降虏

广武溪头降虏稀,一声寒角怨金微。

河湟不在春风地,歌舞空裁雪夜衣。

铁马半嘶边草去,狼烟高映塞鸿飞。

扬雄尚白相如吃,今日何人从猎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