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秋十首(其二)

微霜才结露,翔鸠初变鹰。

无乃天地意,使之行小惩。

鸱鸮诚可恶,蔽日有高鹏。

舍大以擒细,我心终不能。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翻译

微薄的霜刚开始凝结成露珠,飞翔的斑鸠刚刚换羽如同鹰般勇猛。
这难道不是自然界的意志,让它施行小小的惩戒。
猫头鹰确实令人厌恶,但天空中还有更加高飞的鹏鸟。
放弃大害而去捕捉小恶,我心中终究无法接受。

注释

微霜:轻微的霜冻。
才结露:刚开始形成露水。
翔鸠:飞翔的斑鸠,比喻平和之物。
初变鹰:开始变得像鹰一样凶猛。
无乃:岂不是。
天地意:自然界或上天的意图。
使之行小惩:让它执行轻微的惩罚。
鸱鸮:猫头鹰,常用来象征恶人。
诚可恶:确实可恨。
蔽日:遮挡阳光,比喻造成阴影。
有高鹏:指有更加高尚或强大的存在。
舍大以擒细:放弃对付大的敌人而去捉拿小的。
我心终不能:我的内心最终无法认同这种做法。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自己对于时事的感慨。首句“微霜才结露”描绘出初秋之际,天气渐凉,早晨的露珠刚刚凝结在草叶上,这是秋意渐浓的一个象征;“翔鸠初变鹰”则是说某些鸟类开始换羽,转变为鹰形,这可能隐喻着社会上的某种变化或是权力的更迭。

接着,“无乃天地意,使之行小惩”诗人似乎在探讨自然界的规律和天道,觉得就像天地间有意志一样,让万物经历一些磨难或警示,这里可能指的是时事的变动,或个人遭遇的坎坷。

“鸱鸮诚可恶,蔽日有高鹏”中,“鸱鸮”通常指的是夜行性强的猛禽,如猫头鹰等,而“蔽日有高鹏”则形象地描述了这种鸟类即使在白天也能遮蔽阳光,飞翔于高空。这两句可能暗示着某种权力或势力的压迫和阴影。

最后,“舍大以擒细,我心终不能”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无奈和不忍。这里“舍大”指的是放弃大的目标或原则,而“擒细”则是抓住小的瑕疵或细节,诗人觉得这种做法违背了自己的内心,也许是在批判当时社会上的某种风气,或是个人在道德选择上面的挣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事的忧虑和个人的道德抉择。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解秋十首(其三)

往岁学仙侣,各在无何乡。

同时骛名者,次第鹓鹭行。

而我两不遂,三十鬓添霜。

日暮江上立,蝉鸣枫树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解秋十首(其四)

后伏火犹在,先秋蝉已多。

云色日夜白,骄阳能几何。

壤隙漏江海,丝微成网罗。

勿言时不至,但恐岁蹉跎。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解秋十首(其五)

新月才到地,轻河如泛云。

萤飞高下火,树影参差文。

露簟有微润,清香时暗焚。

夜闲心寂默,洞庭无垢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解秋十首(其六)

霁丽床前影,飘萧帘外竹。

簟凉朝睡重,梦觉茶香熟。

亲烹园内葵,凭买家家曲。

酿酒并毓蔬,人来有棋局。

形式: 古风